-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的三基培训课件--_用药剂量与用法
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了解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熟悉中草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草药的用药剂量 一.剂量的含义 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二.剂量的表示 (g)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度量、容量、数量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 16进位制与公制之间的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 三.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草药的具体用量。 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三.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一)【药物方面】 1.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 2.药材质地:一般来说 ,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10~30g);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0~60g 3.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4.药物毒性: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二)【应用方面】 1.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 2.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3.用药目的: 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 ☆ 如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 如洋金花: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1.5g,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 。 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剂量。 ☆泻下药牵牛子,同是用以泻下,用以通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三)【患者方面】 1.年龄大小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因而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不同 ,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的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 2.性别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3.体质强弱的不同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4.病程长短的不同 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5.病势轻重的不同 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也会损伤正气。 6.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 第二节 中草药的用法 指中草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中草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 中草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上世纪30年代后,中草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二.【应用形式】 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剂型。 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酊剂等等。上世纪30年代研制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VIP
- 《线性代数》(陈建龙等)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ppt VIP
- 2025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docx
- 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 VIP
- 施耐德_ELAU PacDrive-3-故障代码.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模型试验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掘进与支护(第二版)课件:煤巷、半煤岩巷及特殊掘巷法.pptx
-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pdf VIP
- 基于BIM技术的独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