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及其的思考.docVIP

浅谈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及其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及其的思考

浅谈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及其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古代木作的分类、木雕的雕刻技法和木雕艺术蕴含的自然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木雕艺术;自然观;思考      木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古代木雕艺人以其独特的图案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法给今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木作分类      我国传统建筑以“木作”或木石结构为主,所谓木作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即为建筑中承重的梁、柱体系;“小木作”就是指木雕,如花心、窗棂、佛龛等。 木雕以其古朴典雅的图案、丰富的民族内涵,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木作装饰是对木结构主要构件的艺术加工,主要包括两种手法:(1)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2)将结构构件的端部做出各种花样,如清代官式建筑常将梁枋端做成桃形(挑尖梁)、云形(麻叶头)、拳形(霸王拳),拱端则有菊花头、三岔头、三幅云等形状;非官式建筑的花样更多,常常雕成各种植物和龙、象等兽头形。   小木作装饰是对门窗、廊檐、天花及室内分隔构件的艺术处理。其中龛、橱、帐等是室内小木作,常常是大型建筑的缩小,其中有一种清代称为“仙楼”的,是在室内架设小阁楼,布局奇巧精致,极有趣味。室内装饰多用硬木制作,有些雕琢细腻,并镶嵌珠玉、螺钿、金银,豪华富丽。另外匾联也属于小木作艺术。      二、木雕技法      木雕雕刻技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为圆雕,也称六面雕,是对整个构建进行全面雕饰,从各方面都能观赏其形象,其立体感强而细致,暴露在外,是一种最完善的雕件。   二为透雕,也称漏雕,是将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全部去掉,镂空雕作,此雕法有玲珑剔透之感,易于表现雕饰构件两面的整体形象,常用于分割空间两面观看。   三为浮雕,它有三种雕法,一为“剔地起突”,所作的雕刻物全浮出表面,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浮雕”;二为“压地隐起”,有边框,图案以外的部分逐层雕刻;三是“减地平级”,又叫做线雕,在调菜表面刻划图案,并将图案以外的部分浅雕一层,以示区隔,象刻印章一样。      三、木雕艺术蕴含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   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农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祈盼风调雨顺,由此而建立起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古人认为大地厚蕴,万物化生,得地者生,失地者死。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木材是有生命的,木构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木材易腐烂和易烧毁也都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表现。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材,土木建筑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有形象,朴素自然,取木材之柔,接木纳之气,用于人易接近的地方,使人感受到虽在人工造物之中却有身处自然之感。在古代中国,自然是作为神的代名词而存在的,乃是使人性通向无限光辉,把握“道”之本真,纳无限生机于其中的本体存在,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四、木雕艺术引发的思考      经过以上对木雕艺术的简要探讨,我们由此联想到以下两个问题:   (一)为何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于使用木材?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选用木材是和当地人民朴素的自然观有一定联系外,从更科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使得它具有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它自修建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再如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这充分显示了这一木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   可见,古人在建筑选材上偏爱于木材是经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是中国古代科学应用于实践的成功典范。   (二)为何中国古代的一些木雕艺术品能够保存上百年乃至千年依然完好?   首先,在木雕制作的选材上一般都采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材,它们本身结构性能良好,易于长时间保存。如楠木、紫檀、樟木、黄杨等都是制作木雕的上好木材,均属细木,其中除楠木外又都称为硬木,硬木坚固且易保存。这些木材具有易于长时间保存的优良特性,如○1楠木:具有抗潮抗腐性,经久而不变质,木性温和,不伶不胀,不翘不裂;○2紫檀:具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