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新人教版.pptVIP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新人教版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提出“双百” 方针?方针的贯彻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2. 为什么“双百”方针后来没有坚持贯彻下去?出现曲折年代?曲折的具体表现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文革结束后为什么会出现文艺的春天?呈现出怎样的繁荣景象? 1.背景: (2)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毛泽东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内涵: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4)样板戏一统天下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几乎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1976年“文革”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    对于青年人来说,“样板戏”可能是个较陌生的名词了,但对于40岁往上的人,这却是个刻骨铭心、至死难忘的词汇,是个挥之不去的记忆。尽管他们今天随时都能哼上两段儿,但那轻松自在的背后,却深隐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苦涩,这苦涩,类似于来自康复者对于曾经的疯人院生活的回忆。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文艺的春天 (1)文革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 (2)恢复“双百”方针 (3)80年代初开展“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1.背景: 2.繁荣景象 (2)影视作品: (1)文学作品: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等文学作品 (3)文化的多样化,日益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反映学术民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变化: 原因: “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认识: “双百”方针实质上是在文化领域的民主化;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