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光彩》课件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的光彩》课件3

用得着的东西要讲,也不是所有用得着的东西都要讲。数学知识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基础的,一定要学通;还有一种是属于提高的,这些等到你用的时候再学还来得及。比如十几年前,大家都感到计算机的用途越来越广,于是就学习计算机语言。但后来的经验是,语言学多了也没有用。 有的同志经常说,数学是美的享受,这话我就不大懂。 有些时候你可以说数学很美,但也就是说说,不能过分夸大。因为这不是数学的本质的规定性。 数学不只是知识,它同时培养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能给人一无形中的影响。我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毕业已经很多年了,并且完全改了行。他们告诉我,在大学一年级时听过我的课,这些课对他们还是有影响的。 听了这些话我当然很高兴。我觉得,他们讲的不完全是恭维我的话,我讲的那些内容可能他们早就忘了,那些公式、定理他们早就不记得了,但是他们也许在我的课上学会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记得有位数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今天数学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明天科学人才的水平。 美文佳作欣赏 研学之乐——“数学与人文”系列演讲之一 丘成桐 图为伯牙鼓琴。“抚弦动曲, 乃移我情”,感情的培养是做 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年少时,并不喜欢读书,在 香港元朗的平原上嬉戏玩耍, 也在沙田的山丘和海滨游戏。与同伴在一起,乐也融融,甚至逃学半年之久。真可谓倘佯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 “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期间,唯一的负担是父亲要求我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读近代的文选,也读西方的作品。 但是,当时我喜爱的不是这些书,而是武侠小说,从梁羽生到金庸的作品都看了一遍。由于这些小说过于昂贵,只能从邻居借来,得之不易。借到手后,惊喜若狂。父亲认为这些作品文字不够雅驯,不许我看,所以我只得躲在洗手间偷偷阅读。 除了武侠小说外,还有《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和一些禁书,都是偷偷地看,至于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则是公开的阅读,因为这是父亲认为值得看的好书。他要求我看这些书的同时,还要将书中的诗词记熟。这事可不容易,虽然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些诗词,例如黛玉葬花诗和诸葛亮祭周瑜的文章等,但大部分还是忘记了。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很快就引起我的兴趣,但是读《红楼梦》时仅看完前几回,就没有办法继续看下去。 一直到父亲去世后,才将这本书仔细地读过一遍,也开始背诵其中的诗词。由于父亲的早逝、家庭的衰落,与书中的情节共鸣,开始欣赏而感受到曹雪芹深入细致的文笔,丝丝入扣地将不同的人物、情景,逐步描写出旧社会的一个大悲剧。 四十多年来,我有空就看这部伟大的著作,想象作者的胸怀和澎湃丰富的感情,也常常想象在数学中如果能够创作同样的结构,是怎样伟大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汪中在《汉上琴台之铭》中有句云:“抚弦动曲,乃移我情。” 《琴苑要录》:“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汨没,山林谷冥,群鸟悲号,仰天长叹曰:‘先生将移我情。’” 这一段话,对我深有感触。立志要做大学问,只不过是一刹那间事。往往感情澎湃,不能自己,就能够将学者带进新的境界。 父亲去世以前,我学习了不少知识,也读了不少好文章。但他的去世,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感情。 我读《红楼梦》,背诵秦汉和六朝的古文,读司马迁的《自传》、《报任安书》、《李陵答苏武书》、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等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文天祥说:“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足可以描述我当时读书的境况。除了中国文学外,我也读西方的文学,例如歌德的《浮士德》。 这本书描述浮士德的苦痛,与《红楼梦》相比,一是天才的苦痛,一是凡人的苦痛。描写苦痛的极至,竟可以说得上是壮美的境界,足以移动人的性情。 就这样,由于父亲的去世和阅读文学的书籍,这大半年感情的波动,使我做学问的兴趣忽然变得极为浓厚,再无反顾。 凡人都有悲哀失败的时候,有人发愤图强,有人则放弃理想以终其身。 黄仲则诗:“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诗虽感人,思想毕竟颓废,使人觉得阴云蔽天。难怪黄仲则一生潦倒,终无所获。 反观太史公司马迁,惨受腐刑,喟然而叹“身毁不用矣”,却完成了传诵千古的《史记》,适可藏诸名山大都。 他在《自传》中说:“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后,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太史公的挫败和郁结,反而使他志气更为宏大。 四十年来我研究学问,处事为人,屡败屡进,未曾气馁。这种坚持的力量,当可追索到当日感情之突破。我一生从未放弃追寻至真至美的努力,可以用元稹的诗来描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