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敦煌叙事的手法探析
纪录片敦煌叙事的手法探析
摘 要: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在叙事上将真实再现手法从以前作为辅助叙事的手法变成了主要的叙事线索之一,这让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叙事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似乎还没有成熟,编导在控制本片的文化性和故事性之间的平衡上仍然还有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敦煌》中的真实再现手法的探析来挖掘造成这一缺陷的原因,从而寄希望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更成熟地运用真实再现这一手法。
关键词:《敦煌》真实再现;文化性与故事性;叙事元素;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84-03
中国电视荧屏上最早探索真实再现手法的节目出自《东方时空》栏目,分别是周兵的《忘不了》、徐欢的《见义勇为之后》和王子军的《南京的血证》。这三部影片在叙述的过程中都采用了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来呈现不同时空中人物命运的变化或事物的变迁。此后,周兵又连续执导了大型电视纪录片《记忆》、《梅兰芳》、《故宫》和《敦煌》。在《敦煌》的叙事上,以前在《故宫》中作为辅助叙事的真实再现手法成为了主要叙事线索,这在探索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上又迈出了一个重要的步伐。但这种手法的运用并不足够成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部纪录片中真实再现手法的表现形态、叙事元素和叙事结构来找出其故事性不足的原因。指出这一不足并不是反对真实再现这一手法的运用,相反,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从而寄希望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能够为中国的电视观众带来更多别样的文化大餐。
一、《敦煌》中真实再现的表现形态及其叙事功能
真实再现这一手法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内的电视纪录片作品还是国外的一些很成熟的电视纪录片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已经十分丰富。《敦煌》中这一手法的运用也几乎囊括了各种表现形态,下面从画面和声音的真实再现的两个方面来总结一下片中的主要再现手法,同时对其在片中的叙事功能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画面的真实再现。画面的再现是真实再现手法的主要方式,我们根据本片真实再现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局部暗示、场景重现、戏剧再现、变形再现和模拟历史人物的主观视野这五种主要的方式。局部暗示就是通过选取人物活动或场景的某个、某些局部、部分的细节,而不是完整地呈现人物或场景,以暗示和引发观众的想象进行“再现”的手法。例如在《敦煌的召唤》中当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来到敦煌成立了国立敦煌研究委员会时,面对着已经破旧不堪的敦煌洞窟,感到自己日后还有很重的责任去完成对莫高窟的保护工作,此时的镜头是以一个透过蜘蛛网为前景看到常书鸿在一尊落满灰尘的彩塑前沉重的思考着什么。这样的镜头没有呈现整体的场景,也没有去叙述整个敦煌保护工作的繁重,但简单的这样一个蜘蛛网的前景就已经暗示着日后常书鸿和他的同事们所共同面对的繁杂的工作。局部暗示在片中还有很多的片段,它需要观众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去感受历史的现场。场景重现是对历史人物生活活动的环境或时间发生的空间背景进行再现的方法。在本片中,场景重现又可以分为人工实景布置和数字特技制作这两种情况。例如影片中为了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城的繁华,采用人工实景的布置和真人扮演,这种场景再现与一般古装电视剧中的场景可能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对于街景和人物的衣着打扮都是通过历史考证之后来重现的,这是纪录片中场景再现所必须遵循的。此外三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很多壮观的历史场景可以通过电脑来重新展现,例如敦煌第一次被研究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修整后的崭新面貌、古代燃灯节时沙漠绿洲的敦煌莫高窟中闪烁的灯光以及被电脑修复过的敦煌彩塑的立体呈现等等,都将历史中的辉煌场面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样大规模的再现能够重现具体的历史场景,渲染其历史背景,让观众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戏剧段落的重现可能是《敦煌》中最多出现的再现手法。这种手法是通过一段叙事性的戏剧表演,再现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缝合因为史料不足而形成的“叙事断口”,所以它的叙事功能是最强的。例如,《敦煌彩塑》中古代雕塑家赵僧子是如何为了继续留在敦煌做彩塑,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典卖给别人;《无名的大师》中甘州画家史小玉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完成了历史名作“千手观音”。几乎每一集中都有这一类似的情节。导演通过真人扮演,同时充分利用史料来尽可能真实地完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变形再现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现。准确地说,经过“变形”的画面已经不再是充分意义上的真实,因此称它为融有主观情感特征的“表现”而非较客观的“再现”。《家住敦煌》中在表现农妇齖砢与其婆婆之间的矛盾时,场景设置很简单,观众的注意力主要被集中在了镜头中人物的夸张动作和表情上,这里人物的动作甚至都已经与戏剧表演没有两样了。这是一种巧妙的手法,它通过简化的场景,能够把所有时代背景完全过滤掉,让观众只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