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中药及其的的特点
纳米中药及其的的特点
【摘要】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和中药结合的新型制剂,它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借助纳米技术的特殊优势,一定会克服其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尽快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纳米中药;生物利用度;靶向性;高效低毒
【中国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2-01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新技术,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并通过直接操做和组合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纳米技术迅猛发展,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等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制剂,称为纳米药物。
纳米中药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1]。借助纳米技术,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
1. 纳米中药的特点
1.1具有缓释、控释效应: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作用。纳米载体技术是用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来承载药物,使药物吸附或包被在纳米载体内,随着纳米载体的降解而使药物逐步释放。将中药和纳米载体通过各种方法制成缓释剂,药物- 载体复合物通过一定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药物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而从纳米囊中释放出来,或者纳米粒基质本身的溶蚀使其中的药物被缓慢释放出来,可以避免“暴释效应”。此外,纳米载体可以对抗药物降解酶对药物的降解,对药物起着保护作用,增加了药物
的半衰期,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目前,常用的纳米载体有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纳米乳,纳米脂质体等。如雷公藤乙酸乙脂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2]有良好的缓、控释功能。陈丹等[3]将制得的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微球与普通剂型组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发现纳米微球剂型组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低于普通剂型组,至96 h 时则与HCPT 普通剂型组已无多少差异,说明HCPT 纳米微球剂型具有药物缓释优点。
1.2 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中药经过纳米化后比表面积增大,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大,更容易被溶解;其次由于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给药部位的接触面积增大,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药物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4]。并且一般中药的细胞壁是完整的,其有效成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穿透细胞壁被人体吸收利用。另外,有些纳米载体具有靶向性,可将所负载的药物输送与特定的病变部位,从而大幅度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技术加工中药将有可能使细胞破壁,使更多的中药有效成分被释放出来而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王晓波等[5,6]研究发现,纳米级雄黄粉体,吸收与传统雄黄相比,在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3 具有高度的靶向性: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很难自动运送到病变部位,缺乏针对性, 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导致全身毒副作用。药物颗粒纳米化后可以将药物输送到身体任何极微细的组织管道及疾病变异的组织细胞中, 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药物的定位性、时效性和功效, 使疾病能更有效地得到控制和治疗。另外,应用脂质体、纳米颗粒、胶体溶液、毫微乳等技术[7]将中药( 主要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 运送到人体的病患部位, 可降低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提高治疗效果。制成被动靶向制剂, 实现肝脏靶向给药、基因输送、肺部靶向给药。杨凯等[8]研制了具有颈淋巴结靶向性的葫芦素BE 聚乳酸纳米微粒冻干针剂,通过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后,对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作用,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持续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血和其他器官中药物浓度[9]。
1.4 种类繁多的剂型: 传统的中药制剂剂型简单、粗糙,服用繁琐,生物利用度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和疾病治疗的多种需求。将中药制成纳米微囊,或纳米级粉针剂,或将水溶性小及难溶的药物加工成纳米脂质体或纳米乳,可提高肌体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采用纳米技术,还可将中药制成高效透皮释放制剂、口服控释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下速溶片及植入型控缓释制剂等多种剂型。这些新的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楼梦姓名文化的研究综述.doc
-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的研究.doc
- 红楼梦著作权问题的研究.doc
- 红楼梦诗词中儒家文化英译对比的研究.doc
- 红歌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doc
-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oc
-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营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 红沙泉露天煤矿爆破参数优化的设计的研究.doc
- 红河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doc
- 红河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doc
- 2025年区块链跨境电商信用担保体系合作模式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眼镜电池续航创新报告.docx
- 2025年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及展望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基塑料在快递包装泡沫中的替代效果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支持报告.docx
- 新能源客户2025年需求洞察报告: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路径.docx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电磁频谱干扰规避与频谱共享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电气连接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报告.docx
- 【可行性报告】2025年香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医药临床试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