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与韩非治国理念之比较..doc
                    
孔子与韩非治国理念之比较
 德治与法治,作为特点鲜明的两种治国方略,在 中国均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利弊得失难以一言蔽之 通过德治与法治的相同之处与对立之点的比较,可以寻得古 代中国典型重德与重法的儒家与法家的治国理念与践履实 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思考对于当今时代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韩非;德治;法治
先秦诸子中,孔子讲德治,主张凭借人伦道德、内在修 行、外在教化来治理国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使德治更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 政治主张。韩非讲法治,将法、术、势摆在首位,主张以刑 罚威慑、外在管制治理国家。以德服天下与以法治天下,作 为古代中国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和思想传统,对后世产生着 持续的影响。正因如此,对此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进而得 出启示意义,就成为必要之举了。编辑。
一、主要相同之处
从外在形式看,德制与法治是迥然对立的,历代统治实 践中。更多的时候是二者相融并存,即使在明确张扬儒家德 治的时候,还具有不可言说的另一面__暗里运用着法治主 张。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既相互区别,彼此不可替代, 又存在明显的相同之处。
1二者的立言宗旨是相同的,追求着同一的目的:维护
现行宗法等级秩序,为统治者提供有效的执政方略。孔子重 德,主张修身,培养应有的德行。君臣、父子各有自己的德 行,德治就是为了迗到恪守各自的本分,循规蹈矩,彼此不 得逾越。韩非主张法治。严明赏罚。但同样强调君臣、上下、 妻妾、嫡庶之别,一切自有严格界限,各自都应安于本分, 恪守已位。可见,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是儒、法共同遵守的宗 旨,无论是追求理念的提出,还是追求操作层面的规定,其 结果都是为巩固现行统治服务。
2从理论特征看,两种主张均具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呈 现出相对完整的体系化样态,进而可以从理论上推出理想化 的效用性。孔子和韩非都对自己为统治者提供的治国之术寄 予无限厚望,坚定地认为,凭借自己的主张,完全能够解决 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困境,迗到理想中的完美境地。儒家的扬 善与法家的惩恶可谓殊途同归,指向了安定社会秩序、实现 天下太平的目标。因而均可以得到统治者的注意与青睐,或 明或暗地被采纳并应用。
二、主要对立之点
1理论前提不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
孔子德治学说的理论前提是人性善论。所谓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非外在赋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 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而且,人还具有 先天的“良知”道德品质,“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知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既然人生 来性善,可以接受劝说和教化,那么,施行德治就是可行的, 通过伦理劝谕可以迗到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正因如此,道德 教化论就成了孔子德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法家完全反对这一主张。并对性善论进行了详尽 的批驳。认为人性本来自私又功利,“民之故计,皆就安利 而辟危穷。”(《韩非子?五蠢》)“君臣之计,非父子之亲 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舆人成舆则欲 人之富,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 死也。”做车子的舆人希望人富贵,做棺材的匠人希望人死 掉,原因在于利益使然,非人性之善恶。既然人天生自私, 趋利弊害,就客观上为行使赏罚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人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原因 在于“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固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 应薄,固民争。”可见,人口、财富、社会关系等因素都是 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观念品行也就自然随之而变化。况且, 韩非认为,道德高尚的人是有限的,自觉为善者寡,惧罚远 恶者众。既然人们并非自觉自愿为善而不为恶,就有必要以 法治手段逼人弃恶从善。
2理论核心不同:道德至上与法治至上的对立 儒家学说中,道德的作用被渲染到极致。孔子学说就是
典型的道德决定论,德治是核心内容之一,“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作为统治 者,只有以德为政,民众才能象群星绕北斗那样拥戴统治者。 具体地说,一是通过修身,而迖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 要靠教化手段,教而化之,以道德感化孜孜为利的小人,提 高他们的德行。
而韩非针锋相对,认为德不如法,治国要靠刑罚手段, 法的作用至高无上。“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
奉法者弱则国弱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
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韩非子?有度》) 可见,在韩非看来,奉法强弱,成了国之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法治,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即使尧舜也是如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技法+范文+素材)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提升精讲.docx VIP
- 测绘工程监理讲解.ppt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解读-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pdf VIP
- 雷顿三坐标操作手册.pdf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资本深探】周亚辉投资笔记全集.pdf VIP
- DB13(J)_T 8357-2020 十字槽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标准(2024年版).docx
- 鲁教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 VIP
-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4.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