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培训课件.ppt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培训课件.ppt

. . . . .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皮下出血 的原因及对策 内三科---张嵘 *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eparin ,LMWH) 低分子肝素, 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还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与肝素相比,LMWH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因此,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 适应症 * 禁忌症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综合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等) 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量过敏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期患者 * 用药途径及部位 * 用药途径及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 腹部部位选择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避开脐周1-2cm), 左右交替注射, 2次注射点间距2cm。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 注射方法 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 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常规需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下。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极小(1ml),按常规方法排气,总会有0.08ml左右的药物残留在注射器中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药液残留问题突出,如果药物不能充分利用,则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抗凝效果;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往往从针尖内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淤斑形成。因此注射前针头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浮于液体之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 * 注射方法 注射完毕停留10s   注射完毕后停留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也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拔针时回抽注射器活塞,会将针头内的余液抽回注射器,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将这些余液漏入真皮及皮下,从而减少了发生皮下出血的机会。 * 注射方法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 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5min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压迫10min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压迫3min。注意按压时不可揉擦,忌热敷,以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大面积皮下淤血。 注射方法 嘱病人保持捏起皮肤,用三个手指的指腹轻压穿刺口3~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度 * 操作要点 操作前按摩 部位选择 捏起皮肤皱褶,垂直进针 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 注射完毕停留数秒 按进针角度拔针 压迫穿刺口力度、方法、时间 穿刺部位禁忌按揉热敷 心理护理及宣教 * 用药后注意事项 对用药超过7d的患者应加强观察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其他不良反应,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淤斑、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B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即血凝四项及肝、肾功能等,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仅能产抗凝作用,且不引起明显出血。 根据医嘱准确时间给药,药物应遮光保存。 ?准确按压针眼处,防止移位引起紫癜、浸润、疼痛性红斑。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 ? 注意有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若出现过量可用1%硫酸鱼精蛋白缓慢滴注,每1mg可中和100u的肝素 *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硬结 腹壁血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