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转向读者:从消费到阅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转向读者:从消费到阅读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来慰藉自己的寂寞;诗人的听众好像为了一个听见却看不见的歌者的绝妙好音而颠倒的人,觉得心旷神怡,深受感动,但是不知道快感何来,何以如此。(雪莱《为诗辩护》) 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托尔斯泰《艺术论》)。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感受谬误》(affective fallacy,1948):“将诗与其效果相混淆,即混淆诗本身与诗的作用……其始是从的诗的心理效果推导批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式批评与相对主义。”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刘勰《知音》) 三种解码地位与解码方式:1、主导霸权式的地位——读者在主导符码范围内进行操作;2、协调的地位——它认可旨在形成宏大意义的霸权性界定的合法性,但在一个更有限的语境内更加协调地使主导话语适合于“局部条件”;3、对抗性的解码地位——以全然相反的方式解码信息。(霍尔) 问题: 1、指出每段话的核心思想; 2、如何看待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3、你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会带来“感受谬误”的问题吗?如果会,如何避免?如果不会,说明理由。 4、读者的阅读方式与读者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有必然的联系吗? 文学交流的基本结构 阅读行为的不确定性:读者意识的预期与回溯;读者自我经验与阅读中文本经验的对立;文学符号的多义性与幻觉的同一性(意义);读者熟悉的文学模式、主题和语境与文本中陌生的文学技巧和策略之间的抗争。 文学交流的基本结构:空白和否定。 本文结构中的空白和否定会形成一种召唤力量,召唤读者去体验、想象、审美和认知,并在期待视野的满足、受挫、修正中实现阅读经验的审美升华。 个案:阅读《阿Q正传》 对话的多层次性:好的本文会留悬念,含空白,有余味,会不断引诱、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朝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一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 ——王冶秋《〈阿Q正传〉——读书随笔》,1940年12月1日重庆《抗战文艺》月刊第6卷第4期。 空 白 空白指的是存在于本文之中,受到本文悬置的可联结性。 通过阻碍读者建立本文的连贯性,空白把自身转化成激发读者观念化活动的成因。从这种意义来说,空白在文学交流中发挥的是一种自我调节结构的作用;它们所悬置的东西转化成了推动读者想象力的力量,使他提供曾经受到本文抑制的东西。 个案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再延宕他的复仇行动? 父王神秘地死去-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母后改嫁叔父-亡魂显灵-戏中戏(改《共扎古之死》为《捕鼠机》)-拷问母后、杀死大臣波洛涅斯 -流亡英国、大难不死-奥菲利娅的死-与雷欧提斯决斗-母后中毒死亡-阴谋败露、真相大白-王子杀死了叔父 《哈姆雷特》的延宕 卫兵赫:我敢打赌, 这个鬼魂对我们虽是哑口无言, 但是对他会有话说。 哈姆雷特:天哪! 难道我不记得吗? 她也曾依偎在他身旁,     彷佛有著无限的爱欲。 可是, 一月之内...唉, 不去想它了... 软弱者,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天呀, 连一支不知羞耻的禽兽都会哀悼得更久。 但她一月之内就下嫁於我叔,也不等那哭红眼框内之虚假眼泪乾涸。 (“疯”的原因:失恋?丧父之悲?)哈姆雷特:“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 而“顾虑”能使我们本来辉煌之心志变得黯然无光, 像个病夫。 王: 痴情? 他的神情看来并无此倾向; 他所说的话, 虽缺条理, 但也不见表示他是个疯子。他的内心深处正在为某事困扰, 而我观此事将涉及凶险。 为了要防此事, 我已决定此策: 立即把他送往英格兰, 让他去收领欠於我国之贡金。 哈: 现在容易动手了, 当他在祈祷时; 我现在就下手杀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