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章法,在于的运用之妙
结构章法,在于的运用之妙
【摘要】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看似简单,其实可以产生无数精妙的运用和丰富的变化,关键在于运用之妙。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小见大法、巧用穿插法、一线串珠法、装换身份法等。记叙文的结构章法,还在于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材料的安排富于变化和特色。
【关键词】 记叙文 结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52-02
0
时代处于经济发展高峰期,电子产品横行,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写作无从下笔,不会构思。其中,记叙文写作构思存在以下问题: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指导形式单调,作文训练乏味;瞎编乱造,背离了写作构思宗旨。此种现状与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显然相距甚远。因此,指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记叙文的结构写作指导尤其重要。
什么是记叙文写作中的结构?“结构”指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仅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也无法揭示文章的主题。打个比方,如果有了布、拉链、纽扣、线等材料,要你用这些材料做成一件衣服,那么只有通过规划设计、裁剪缝纫把这些材料进行相应安排,使其成为一件衣服。这一过程就如写作中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材料进行剪裁布局,使各部分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样,这一过程就是结构。结构其实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构思是不是符合逻辑要求。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看似简单,其实可以产生无数精妙的运用和丰富的变化,关键在于运用之妙。而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就是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方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的叙述、描写,或加适当抒情、议论,来阐明大的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做到以小见大要注意这几点:第一,选材典型。从熟悉的诸多小事中,精心选取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第二,选材新颖。要尽量选取最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活泼、感人的新鲜材料。第三,选材真实。要选真实、具体,能教育、感染人的细节材料。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选取父亲的四次背影,真实再现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读来使人潸然泪下。第四,挖掘要深。从材料本身挖掘深刻含义,提炼和深化主题。
例如学生作文《父亲的背影》所写:夜厚的浓重,如细细的雨丝斜斜地刮下来,冰凉凉化成一摊水珠滚落在脸颊上。父亲递给我一把伞,在这大伞的笼罩下我显得如此渺小,可抬头一看,却发现父亲撑着一把似乎连自己都塞不下的伞在前面走着。我愣住了,父亲在前面为我遮挡住被风刮来的雨,针似的雨无情地扎在父亲的背上,也扎在我的心上。“我撑那把小伞,我小。”我用坚定的语气对父亲说。“你的书包那么大,小伞不行。”父亲同样坚定地说。我拗不过他,只好跟着他走。我望着父亲微带弯曲的背影,蹒跚地走着,他的身影仿佛已和天色融为了一体。刹那间,父亲被前面一颗小石子绊了一下,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踉跄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摆地走着,看起来很吃力。我使劲咬着嘴唇,差点儿哭出来。
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父亲给我送伞挡雨,留下一个使我难忘的背影”这一典型事件,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关爱以及我对于父亲的感激之情。文章多处使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亲情这一主题解读的细腻生动,很好的运用了“以小见大”这一写作手法。
二、巧用穿插法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文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进行穿插,都穿插些什么内容呢?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的穿插方法。
(一)穿插景物描写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的重点,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常见平铺直叙,几乎很少涉足景物描写,缺乏画面感。而穿插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起烘托和渲染的作用,有意使用,往往能增加文章亮点,甚至可以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例如学生作文《掌声》片段:还记得,我们是挺早就有文言文的启蒙课了。起初,那一整篇一整篇晦涩难懂的文章总是令人厌烦。何况,在夏日,课室里总是无风的、闷热的,弥漫着汗酸味。刺眼的阳光溢满了窗台,连窗边的一小盆兰草也纹丝不动,且有点蔫蔫的,似乎连它也抵挡不住热浪。教室顶上的大风扇呼啦呼啦地、无力地漫转着,从那吹出的风的并无几分凉意,反而更使人烦躁起来。压抑的气氛好似古代只知咬文嚼字的书塾,若是课室前头再多添一个一把胡须、古板周正的国文先生,那可就不免让人昏昏欲睡而又兴致缺缺了。
小作者用极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教室兰草的无精打采,借助对于风和阳光的描写,写出了教室的闷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