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文讲解
畅言教育 研习·活动·遭遇战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本课时编写:吉林靖宇第三中学 卢老师 简介作者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市,诞生在一战期间,二战 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先后在法国前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被浮,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 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49年的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伯尔认为“战争是无聊的”,不管什么样的战争,它只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因此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 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长篇小说《亚当,你到哪里去了?》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 普遍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20世 纪70年代,伯尔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中篇 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 解文题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 ——这个标题省略了什么?省略的重点是什么?(“恪守他们的命令”) 本为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我”能死死地记住这句话,并凭借这一句话肯定现在就是在母校,实在是莫大的讽刺!“我”没有写完,说明可能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盲目的接受了这种军国主义的思想。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阅读全文、初步把握小说的基本要素。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人物: 情节: 受伤的“我”(中学八年级学生,德国伤兵) 火光冲天,炮声不绝。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三个月前入伍,推测 年龄约十五六岁。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他被人抬到医院后始终 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以及受了什么伤,最终他通过自己的手迹发现自己就在母校, 并且他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环境: 时间: 地点: 场景: 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参军仅三个月) 战地医院。(三个月前离开的文科学校) 火光冲天,炮声不绝。(包括“我”在内大批伤员被运往战地医院,许多人死去)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解文题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 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第二部分:(“这一切不是证 据”到“烟草的气味……”) 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第三部分 :(“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 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合作探究,互动研讨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 我,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参军三个月,现在成了伤兵。 2.文中的“我”始终有一个弄不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到底受的什么伤,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主要情节。 4.我”始终在思考哪两个问题?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合作探究,互动研讨 是不是自己的母校?到底受了什么伤? 3.文中对“我”的叙述始终给人造成悬疑,这些悬疑体现在文中哪些句子上。 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 畅言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二 合作探究,互动研讨 6.主人公“我”为什么怀疑这个地方是他的母校?“我”一路上见到了哪些东西? 学校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布置? 5.“我”最终证实了这就是自己的母校,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证据吗? (小组讨论) 环境描写突出了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遍布整个德国。 美术教室的布置; 门上的十字架; 香蕉上写下的多戈万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