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的方法新探释读札记三则
训诂的方法新探释读札记三则
摘 要:就《训诂方法新探》中三处字词的考释问题做补充和阐释。对“熊”被借用表“软弱无能”义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举证,并考释其在“熊市”“熊孩子”中的含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源糖的发展过程,对“(沙)砂糖”不是梵汉合璧词的原观点进行补充考证;对将“浇”的“犒劳慰问”义运用到解释“浇愁”一词提出疑问。认为“浇愁”应与“消愁”“销愁”同义,义为“消除”。
关键词:《训诂方法新探》 释读 熊 (沙)砂糖 浇愁
杨琳《训诂方法新探》不同于传统的训诂学教材,在系统论述训诂应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普遍性、共时性以及本原性)的基础上,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方法和动态训诂方法两大类,并具体阐述了十二种训诂方法的学术原理、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该书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构架,而且具有高度的实证性,列举了大量的训诂例证,使得每一种方法的阐述都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作者不仅对训诂历史上争议较多的疑难词语考证问题进行了详细总结,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些争议的新认识;第二,该书将训诂方法大量运用到对现代汉语的训释中,紧跟时代潮流,拓宽了训诂范畴;第三,虽划分了十二种训诂方法,但各种方法之间并非彼此独立,书中的训诂例证常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或是对原观点的补充,或是由书中所述而联想、扩展到其他事物,或是对原观点的质疑等。观点尚不成熟,还望批评指正。
一、“熊”之“软弱无能”义
《训诂方法新探》在“方言读音对古汉语词语研究的价值”一节中指出,方言资料对研究古汉语具有重要价值,举例“熊”有“软弱无能”义,并指出其本字应该是“?”①。“?”本义是精液,有脓软的特点,故用来骂人软弱。此外,“熊”在有些方言(如吴方言)中也用于指精液,这进一步表明其“软弱无能”义是精液的引申。对此,笔者增加了表“软弱无能”义的“熊”在方言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对其被借用的缘由提出了另一种猜想,同时考释了“熊”在常见词“熊市”“熊孩子”中的含义。
通过对古籍库的检索,没有发现“熊”表示“软弱无能”义的语料。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献记载中,熊往往都是作为凶猛的动物形象出现,与虎、狼齐名,常用来赞扬勇士。笔者同意杨琳先生的观点,即“熊”本身没有“软弱无能”义,有此义多半是出于方言口语音近借字的缘故。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与“大而无用”的思想有关。熊固然有凶猛的一面,但其硕大肥胖的身形和笨拙缓慢的行动,会给人愚笨的感觉,即所谓的“大而无用”。
用“熊”表达“软弱无能”义在东北方言里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与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方言中,且常以(东北)虎、熊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动物名作为语素,构成詈骂语,以“熊”为语素构成的詈骂语就有“熊货”“熊包”“熊包软蛋”“熊样”“熊色”等②。《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哈尔滨方言词典》对“熊”的释义就包括“斥责、欺悔;逼迫;懦弱、无能;壤、垮;精液”。此外,中原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等也经常使用。《汉语大词典》将“软弱无能”义列为“熊”的基本含义之一。或许可以推测:“熊”具有“软弱无能”义是近现代才出现的③。现代汉语中以“熊”为语素构成的常见詈骂语数量如下:
北大语料库CCL 北师大语料库BCC
熊样(子) 51条 138条
熊包(样) 16条 25条
此外,现在常用的“熊市”中的“熊”也具有和人的“软弱无能”义相似的含义。“熊市”与“牛市”相对,指的是价格持续下跌、成交额下降、交易呆滞的证券市场行情,翻译自英语“bearish market”,是空头市场的通俗说法。“bearish”以“bear”为词根,形容人(尤指脾气)像熊一样的粗暴或是股票行情下跌的,引起跌风的。行情的疲软与人的软弱有相通之处,因此,人们习惯用“熊市”一词生动形象地描述股市下跌的行情。至于在动物名称上具有“国俗同义”的深层次认知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熊孩子”中的“熊”不是“软弱无能”义。“熊孩子”来源于北方,指的是年纪小,但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一定破坏力的调皮孩子。大人对这样顽皮、糊涂的孩子往往抱有复杂的心情,既责怪也心疼,既讨厌也喜爱,毕竟孩子们的本性不坏。“熊孩子”这种称呼的形成,不是以“软弱无能”义为基础,相反,是太过“勇敢有能”。因此,“熊孩子”中“熊”的语义来源应该是“坏”义,同时兼备说话人一定程度上的斥责与无奈⑤。
(1)熊孩子怨父母管太严,偷钱买车票结伴逃学。(《广州日报》2015-03-05)
(2)熊孩子楼上扔下鞭炮炸伤邻居,家长赔偿800元。(腾讯?大渝网 2015-03-06)
(3)熊孩子捉弄汪星人反被吓倒。(环球网 2015-03-06)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