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文化词汇对比的研究及有效教学的策略的探讨
英汉文化词汇对比的研究及有效教学的策略的探讨
[摘 要] 本文从语义重合?p语义错位及语义空缺三方面出发,比较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汇内涵的异同,认为相关的英汉社会和文化的不同,导致在语言词汇上引起的语义差异。并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文化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 英汉动物词;内涵;文化差异;教学策略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学习语言也不可能离开文化知识的汲取。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内涵词汇(culture-loaded words)更能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词汇的文化信息常常是内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如果不能解读词汇所隐含的内涵,很容易发生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败。
英汉各自的词汇内涵意义都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动物词汇。人们总乐于将动物的某些品质或特性与人的某些特点加以联系,使人类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活泼。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不同民族的人们可能对相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熟悉程度,加上各民族独特的历史风貌,神话传说及寓言故事等,使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褒贬形象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动物词所具有的内涵意义属于国俗语义的一种,是“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王德春1995)。
一、英汉动物词的分类对比
1、影响英汉动物词内涵意义的社会文化因素
为什么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使用另一种语言的人却对这种动物无动于衷呢?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说,造成英汉动物词语内涵意义异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语言则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不同的民族文化,还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爱使用比喻;西方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去推理,人际交往语句表达清楚明确,与汉语的表达含蓄形成鲜明的对比,英语重“内”,汉语偏“外”。
比如汉语中的炒鱿鱼,因为生鱿鱼片经过热油炒便卷成了筒状,而卷铺盖卷儿就像鱿鱼被炒的形状,所以炒鱿鱼就成为“解雇”的形象用词了。蚕食,是指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类似的词语还有“鲸吞”,“蜂拥”,都使用了比喻的方法。
(2)英汉两个民族审美心理不同。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共有基础物质之“气”,人与天地共守基本规律之“道”,人的形态与功能都与天地相对应,中国人爱用动物的特性来比拟人类自身的某种社会品性,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把自身的思想品格投射到各种动物身上,从而使代表这些动物的名词产生了丰富的内涵。西方文化是一种科技理性文明,英美人很少用动物比拟人的思想品格,进行道德化的描写,他们倾向于动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3)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种动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人们对很少接触的动物,自然不会产生什么联想意义。
另外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也各持己见,对代表那些事物的语言也赋予褒贬不同的国俗语义。在西方,人们强调个体,崇尚独立,但孤独之感也随之而生,为此便有养宠物之习。中国人(尤其在南方)过去主要用牛耕地,所以用牛构成的成语很多,但英国主要是用马耕地,所以英语成语中马这个词用得比较多。比如中文里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英语里却说“work like a horse”;汉语说“吹牛”,英语却说“talk horse”;汉语说“他壮得像头牛”,英语却说“he is healthy like a horse”。
(4)两种语言的语音语义系统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语音体系,谐音产生的效果不同。比如蝙蝠,西方人对它没有好感,认为它是种邪恶的动物,总是和罪恶和黑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像vampire bat(吸血蝙蝠),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恐惧。英语中还有as blind as a bat,crazy as a bat,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等贬义的联想和比喻。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蝠”和“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和“洪福”谐音。
2、英汉动物词内涵的重合、错位和空缺
(1)语义重合。语义重合就是指英汉动物词内涵意义的重合,这种重合可能是全部的重合,也可能是部分的重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很多这种现象。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组装与焊接工艺.docx VIP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doc VIP
- DB21_T 4014-202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pdf VIP
- 某道路新建污水管道工程监理规划.doc VIP
- 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经济效益分析.docx VIP
- DB32_T 4463-2023 水域状况评价规范.docx VIP
- 南京科目一新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市政污水管道工程监理规划.doc VIP
- 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事迹材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