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主题解读的方法例谈
诗歌主题解读的方法例谈
对于诗歌鉴赏,高考考纲明确了两点要求: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点要求,实际就是让我们评价诗歌的主题。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把握诗歌主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着手。
(一)抓背景
即通过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生活情况来推见作者主旨。例: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亮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该诗紧扣“北望”写所见之景,有绵延不尽的燕云,有悠悠东去的大江,有残阳,有寒鸦,意境苍凉。如果了解到此诗作于元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之时,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主题:此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南宋国势一去不返的痛心及自己作为俘虏的亡国之恨。
(二)看作者
若能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等,则更易于把握其诗作的主旨。例:
水槛遣心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格淳”的理想,却一生屈居下僚,贫困潦倒,又适逢“安史之乱”,国运衰颓,自身流离失所,贫病交加,故而多写离乱。抒忧国忧民之情。而此诗却写得清新优美,宁静和谐,似与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诗风相悖。杜甫创作此诗时,已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于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结束了飘泊之苦,生活安定,衣食无忧。故而抒发的是闲适安乐的心情。
(三)看体裁
诗歌一般有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之分。不同的类型,则可用不同方法去把握主题。抒情诗“情”即主题,要把握其中的情感。
鸟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写了东晋繁华之地“鸟衣巷”、“朱雀桥”如今只有“野草花”映着西下的“夕阳”,一派衰败的景象,古今对比,作者抒发了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同时吊古伤今。感叹唐王朝的衰败。叙事诗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
《木兰诗》写木兰在异族入侵、国家征兵急如星火的严峻形势下,毅然代父从军,历时十余年,身经百余战,最终凯旋。作者通过木兰这一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猛刚强、聪明机智等优秀品质及勇赴困难的高尚情操,也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热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哲理诗的主题应该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以方塘为喻,写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远清澈。那么书中的新鲜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也可以使头脑和思想永远保持新鲜、澄澈。现代人更赋予了此诗这样的哲理:要想使创作灵感永不枯竭、作品永远鲜活、清新、自然,就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
(四)看题目
题目往往概括了诗作的内容,抓题目有时会让我们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如《出塞》,赞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的戍边生活,颂扬戍边将士的报国热情,表现他们长年征战的思乡之情等。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望而知为送别诗。这类诗不外乎写朋友、亲人间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安慰、勉励等。
《咏怀古迹》是怀古诗,抒发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还会抒吊古伤今的情怀。
(五)抓技巧
技巧包括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等),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对偶等)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用典、衬托等),从技巧人手,有时也能迅速把握主题。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多处用典,上阕提到了英雄“孙仲谋”孙权、南朝宋代开国皇帝“寄奴”刘裕,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作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效法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以他们的业绩与南宋王朝的无能对照,表达作者对当世统治者忍辱苟安的愤慨。词的下阕,又提到了宋文帝刘义隆草草北伐、连连失败的典故,借以表现作者既希望南宋统治者能收复失地,又担心草率出兵的心情。最后写到赵老将廉颇因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而未被起用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空有报国赤诚而不被重用的遭遇。
此诗的主题就是:借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曲折的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