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郑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极大地满足了开发区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但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其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已成为郑州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 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
一、现状
(一)流动人口子女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道德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文明礼貌意识淡薄,环保意识不强,言谈举止较为粗俗;浪费水电、乱扔垃圾等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上普遍存在;不尊敬家长和老师,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等现象屡见不鲜;分辨力较差,自控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诸如泡网吧、赌博、结交不良人员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早已形成。
(二)原因
其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重物质关心,轻精神关怀。父母忙于工作,为生计奔波,无暇管教孩子,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所需就可,所以导致平时疏于管教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或者将教育的义务推给孩子的祖父母,而祖父母往往过于溺爱,不忍严格管教。殊不知这种片面的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理性的缺失。
2. 重结果,轻过程。流动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加上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道德素质缺乏。在对孩子的日常表现只看结果,不究原因。对于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要么“包庇”,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实施“大棒政策”。 这种保护过度的“溺爱型”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自生自灭的“放任型”教育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气,受到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棍棒加身的“粗暴型”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报复心理。
3.重言传,轻身教。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损,将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许多学生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抹牌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等,这些都给子女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无形的东西都会使孩子自觉不自觉的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情感和意志。
其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1. 精神营养缺乏。市场上文化产品良莠不齐,高质量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匮乏,粗制滥造的、成人化的甚至不健康的读物进入未成年人阅读领域,极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2. 成才导向缺乏。文艺作品对未成年人成才成长中的先进典型宣传较少,而以提高阅读收视率为目的,或多或少宣扬社会阴暗面的书刊影视作品充斥市场。加之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观念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3. 流动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和城乡结合部,各种“污染”层出不穷。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生活在无证网吧、变相棋牌室、“美容院”、游戏厅等的包围圈中,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好多是低级、庸俗,使人颓唐的言行。
4. 综合管理缺陷。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差,社会闲散青年进入学校或在学校周围滋事生非、抢劫诈骗、盗窃等情况时有发生。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查处不力,未成年人涉足不健康场所的现象屡见不鲜。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缺乏,孩子周末、假期没有良好的活动场所。
其三、频繁转校的影响。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流动人口子女跟随家长暂住某地,插班到当地公办学校读书,或多或少的歧视让孩子对自身的贫困有了认识,自卑心理从此产生。如果迫于生存压力,流动家长要转到其它的地方谋生,其子女必然要刚刚熟悉的学校转到另外一所陌生的学校,这个流动的过程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势必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
二、对策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从实际出发,教育和引导流动人口子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着流动人口子女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长治久安。学校、家庭、社会是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子女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三个环节各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而且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紧密配合,统筹协调,形成流动人口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学校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堂在线网课《生活英语读写》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pdf VIP
- 安全牛:API安全技术应用指南(2024版).pdf VIP
- 《NB 35074-2015 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pdf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统考科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吴门验方》学习笔记.docx VIP
- 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教程》第四册(WELearn答案解析).DOC VIP
- 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The Crucible《激情年代(1996)》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