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二程“感而遂通” 地思想——兼论斯洛特地“移情” 概念
论二程“感而遂通” 的思想——兼论斯洛特的“移情” 概念-哲学
论二程“感而遂通” 的思想——兼论斯洛特的“移情” 概念
申绪璐作者简介:申绪璐,河南新乡人,哲学博士,(杭州 310036)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哲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讲师。
①[宋]周敦颐:《周敦颐集》,陈克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7页。
②[宋]张载:《张载集》,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63页。
③杨立华:《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2页。
④同上,第115页。
⑤同上,第101页。
⑥贡华南:《从“感”看中国哲学的物质》,《学术月刊》2006年第11期,第48页。
⑦李承贵:《“理”之意蕴及其开显——唐君毅对“理”的诠释及其检讨》,《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143页。
⑧乔清举:《论儒家自然哲学的“通”的思想及其生态意义》,《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113页。
⑨贡华南:《“咸”:从“味”到“感”——兼论咸卦之命名》,《复旦学报》2007年第4期。
⑩[宋]张载:《张载集》,第107页。
同上,第63页。
【摘要】
《易传·系辞》中提出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宋明理学思想建构的一条重要文本。本文通过对二程“气之感应”、“天人相通”以及“心之感通”等概念的分析,解析二程“感而遂通”思想的理气论架构。尤其是二程提出的“感则只是内感”,文章将着重分析并揭示其理论意义。最后文章还将从二程的感通思想出发,对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迈克尔·斯洛特的“移情”思想予以辨析。
关键词
二程;感应;感通;移情;理气
中图分类号:B2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3)06-0118-06
《易传·系辞》中提出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宋明理学思想建构的一则重要文本。周敦颐《通书》以诚、神解释:“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①张载将感通概念与性结合,提出“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
②
。对于张载将感通与性相结合的观念,杨立华认为“张载人性概念的观念内涵即是通”
③,“性指向超越的感通”
④,“‘性’作为超越自身有限形气的本质倾向,自然‘不能无感’,也自然能感而遂通”
⑤。贡华南亦认为:“张载以形而上的‘性’作为‘感’的根据,从而把‘感’的意义扩展到一般存在论。”
⑥感通是人性的特殊之处,唐君毅指出不同于佛教之空理,儒家“性理”的重要属性即在于感通
⑦。以上理解皆强调从本然之性的层面出发,用感通描述心性之功能以表明性对于气质的超越性。
在强调感通作为形而上概念的同时,亦须注意感通一词具有的形而下的气之基础。乔清举认为,在传统的中国思想中,感通现象的发生正是“以气为基础,表现为‘通气’”
⑧
。贡华南也指出,从字源学的角度来看,“感”源于“咸”,本身即蕴涵“皆”与普遍性之意
⑨。在张载那里,为了说明天地万物感应的普遍性,张载提出“有两则须有感”
⑩,“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所谓性即天道也”
。在张载看来,万物相感之普遍性,即在于万物禀受之气有所不同,故“无须臾之不感”。感通概念的复杂性,即在于其同时兼具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气的双重内涵。二程对于感通概念的理解,在周敦颐、张载的解释基础上,又有更加具体的辨析。本文将立足于二程理气论的思想架构,分别从“气之感应”、“天人相通”以及“心之感通”三个方面,对感通概念的不同层次予以剖析。最后,围绕当代德性伦理学的代表人物麦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所强调的“移情”(Empathy)概念,本文还将立足于二程的感通思想予以辨析。
一、气之感应
二程提出:“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15,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2页。 同张载一样,二程强调天地万物之间感应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在二程那里,“感与应”首先是气之层面的概念。简单来说,感即是气之相遇交感。天地之间气有不同,则不同之气必然会相遇相交,皆可称为“感”。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理固深,说则无可说。所以阴阳者道,既曰气,则便是二。言开阖,已是感,既二则便有感。所以开阖者道,开阖便是阴阳。同上,第160页。
论二程“感而遂通”的思想
《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
“既二则便有感”,与张载所说“有两则须有感”是一样的,都强调因气之不同,故何时何处皆存在着感。气有阴阳则必有感,阴阳开阖即以气之相感为前提。不过二程同时指出,阴阳二气相感的缘起在于气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ppt VIP
- 2025沈阳市铁西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7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李慧慧 2014220501 Gideon Toury概要1.ppt VIP
- 外研版(2025)必修 第一册 Unit5 Into the wild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服务器托管申请表及托管协议.doc VIP
- 【高中语文】《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VIP
- 安全逃生路线培训课件.pptx VIP
- Unit 5 Lesson 4 名师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冀教版(2024).pptx VIP
- 交流伺服某电机驱动器使用说明书..docx VIP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件全套 第0--4篇 绪论、动物营养---饲料配方设计.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