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机思想的研究
陆机思想的研究
一、儒家思想
论到陆机的儒家思想要从他的家学渊源说起。《晋书》本传记载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这一定跟他从小所受到的熏陶有关,陆机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的言行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陆逊认为礼长于刑,提倡“遵仁义以彰德音”,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陆抗提出的以德守国,罢黜小人(“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汉,倾覆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抑黜群小,然后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等观念都浸透着儒家的思想。陆机的其他长辈如陆凯――陆逊的族子,也是以儒家言论来议论国事的。他为扬州百姓的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这分明就是孟子笔下的“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的问题。而陆机本人一向就以祖辈为荣,他的想法当然会受到祖辈的影响,我们先看他的一篇文章《孔子赞》:
孔子睿圣,配天弘道。风扇玄流,思探神宝。明发怀周,兴言谟老。灵魄有行,言观苍昊。清歌先诫,丹书有造。
他既然欣赏孔子当然也会崇尚他的思想,在谈到治国时,陆机就提出了“为政以仁”:
夫导民在简,为政以仁,仁实生爱,简亦易遵。罔疏下睦,禁密巧繁,深文碎教,伊何能存。故人不可以不审,任不可以不忠,舍贤昵谗,则丧尔邦。且偏见则昧,专听悔疑,耳目之用,亦各有期。夫岂不察,而帷墙隔之。矜己任智,是蔽是欺。德无远而不复,恶何适而不追。存亡日鉴,成败代陈。人咸知镜其貌,而莫能照其身。
(《丞相箴》)
再从社会环境来看:武帝司马炎刚即位,傅玄便上疏请以儒教选举贤人,“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晋书?傅玄传》)傅玄的上疏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参看《晋书?武帝纪》),武帝咸熙二年十一月曾“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未被任用的贤人),这六条分别是: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显然是根据儒家仁信、孝悌的观念制定的。
泰始二年二月又下诏“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兼领谏诤一职。
泰始四年十二月,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陆机还常常举荐有才能的人,纪瞻、贺循、郭讷、戴渊、张畅都是他推荐的贤士,这种行为显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玄学思想
汉末魏初,随着大一统观念的瓦解,正统思想的权威下降,与此同时,玄学之风蔓延开来。老庄思想渐渐代替了儒家思想,来指引士人的人生理想、行为规范,罗宗强先生对此评价道:“它(玄学)是士人寻找来的一种思想归宿,一种用以填补儒学失落之后的思想位置的新的理性的依归。”
陆机的曾祖父陆绩“说《易》明《玄》,为经术大师”,并且“注《易》释《玄》,皆传于世”。而陆逊少孤,与陆绩父子一同生活;从父陆凯也“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所以陆氏一族家学中《易》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辩亡论》中就大量引用了《周易》来说理: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或曰:“乱不极则治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时也。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险”,言守险之在人也。
其中“或曰”,《晋书》校勘记云:“李校:‘或曰’,《文选》作‘玄曰’,《注》引《太玄经》。”由此可见,陆机受家学影响,对《周易》、《太玄》都很熟悉。所以他入洛以后很容易地便接受了老庄玄学思想。
对于陆机受玄学影响,我们可以看《水经注》[1]卷十六《谷水》:
其泽野负原夹郭,多坟垄焉,即陆士衡会王辅嗣处也,袁氏《王陆诗》叙机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师,时忽结阴,望道左右民居者,因往逗宿,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机言玄,机服其能而无以酬折,前致一辩。机题纬古今,综检名实,此少年不甚欣解。将晓去,税驾逆旅,妪曰:“君何宿而来?自东数十里无村落,止有王家墓。”机乃怪怅,还睇昨路,空野霾云,攒木蔽日,知所遇者王弼也。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晋书?陆云传》中的另一个传说,陆云曾经夜行迷路,后至一人家,遇一美少年,与之共谈《老子》,天明后至故人家,故人告诉他此处数十里并无人居住,陆云返回寻找,发现昨夜所至之处是王弼的坟墓,而陆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虽然这两个材料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但它们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二陆受玄风影响的事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