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矿的作用下磨子岩山体应力场数值模拟
采矿的作用下磨子岩山体应力场数值模拟
摘要: 采矿活动是危岩崩塌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本文以磨子岩W2危岩体为物理原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采矿活动下陡崖及危岩应力场的变化,揭示危岩形成过程机理。模拟结果表明:采矿活动形成新的临空面,临空面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开挖工作面应力集中;其对陡崖及危岩体应力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主应力方面,压应力明显增加;并且危岩体体内大主应力变化不明显,小主应力明显增大,压应力明显减小,并且呈由临空面向内递增的趋势;危岩体后部裂缝尖端应力集中,随着开挖的推进,裂缝尖端应力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当开挖达到一定深度时,与开挖深度基本呈线性关系。数值模拟结果科学地论证了采矿活动下陡崖及危岩应力场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矿山类危岩灾害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磨子岩危岩;应力场;采矿活动;有限元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P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005-04
0 引言
人类工程活动作为危岩崩塌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应力场的变化直接反应了危岩崩塌灾害的形成过程,对危岩的形成机理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陈洪凯和唐红梅建立了危岩稳定性的计算方法[1],并且运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了危岩主控结构面在临界条件下的疲劳断裂寿命[2];姜克春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应力场变化角度,对危岩链式规律发育的力学演绎过程进行了研究[3];郑安兴等人运用扩展有限元方法,以重庆万州太白岩危岩为例,分析了危岩主控结构面的断裂扩展行为[4];张瑞刚针对压剪破坏型危岩,采用突变理论和功能理论对危岩突发性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5];李明等人基于平面应变假定,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重庆洪崖洞危岩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6];王根龙等人针对塑流-拉裂式崩塌灾害,利用离散元模拟得到崩塌的变形破坏地质过程[7]。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磨子岩W2危岩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其在采矿活动下的应力场变化。W2危岩作为磨子岩的代表性危岩体,位于危岩带的中部,体积约27.1万m3,形状类似于板状,其破坏方式为滑移-剪切式破坏。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危岩坡面近于直立,岩层产状125°∠20°,为反向坡。危岩体及基岩的组成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磨子岩W2危岩正面图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1 磨子岩初始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针对采矿活动对山体及危岩应力场的影响,以下以磨子岩W2危岩体作为物理原型作二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材料为灰岩,弹性模量为3×104MPa,泊松比为0.25,在暴雨条件下,岩体的饱和容重为26.77kn/m3,施加位移边界约束条件,采用平面四节点四边形单元PLAN42将整个模型划分为2001个单元,划分单元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1.1 初始状态下陡崖的应力场分布
初始应力状态下,受构造运动及河流下蚀切割作用,陡崖顶部裂隙发育,危岩体顶部与母岩脱离,裂隙张开宽度达120-450cm,陡崖内部岩体主应力矢量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①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符合岩体内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即越靠近临空面,大主应力越接近平行于临空面,小主应力则与临空面正交,于表面处降为0,远离临空面,地应力逐渐恢复原始状态。
②分析初始状态下的主应力分布规律可以看出,陡崖内部岩体主应力从危岩体位置向陡崖内部呈发散型分布。危岩体内主应力较小,大主应力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从内至外逐渐减小;而小主应力则呈现出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从内至外逐渐增大的规律。
③在陡崖顶部,岩体受到拉应力,应力平行于临空面,故易产生张拉裂缝。在陡崖侧面,岩体受到挤压,以压应力为主,从上到下,压应力逐渐增大,拉应力基本为0。
图5、图6为初始状态下磨子岩W2危岩体陡崖大、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分析陡崖内部主应力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岩体内大主应力全部为拉应力,危岩体附近及陡崖底部大主应力较小,陡崖顶部拉应力较大,最大值为6.50MPa,从陡崖内部向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岩体内小主应力均为压应力,从山体表面到内部,岩体受到的压应力逐渐增大,临空面附近及陡崖底脚压应力较小,山体内部岩体最大压应力为6.65MPa。对比大、小主应力可以看出,山体内部岩体最大、最小主应力大小基本相等。
1.2 初始状态下危岩体应力场分布情况
分析初始应力状态下W2危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其大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如图7、图8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危岩体后部及底脚处大主应力最大,拉应力最大,且岩体临空面附近较内部大,变化范围在0-0.018MPa;危岩体内小主应力全为压应力,危岩体后缘裂缝尖端及底脚压应力较大,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