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公主墓玉器初步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国公主墓玉器初步的研究

陈国公主墓玉器初步的研究   [摘要]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合葬墓。墓中出土玉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本文从玉器的器类、造型纹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对以陈国公主墓出土玉器为代表的辽代玉器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关键字]陈国公主墓 辽代 玉器   [中图分类号] K876.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85-2   1前言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共同发掘了该墓。墓女主人是辽景宗第二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之女,正妃萧氏所生,曾初封太平公主,进封为越国公主,后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墓男主人为陈国公主驸马萧绍矩,是辽圣宗仁德皇后之兄。【1】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为典型的辽中期契丹贵族合葬墓,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契丹贵族墓葬。墓中出土文物千余件,其中有许多制品是用软玉、玛瑙和水晶制成,总数达300件之多【2】。这些玉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工艺精美,足以代表辽代玉器的最高水平,是辽代玉器研究极其珍贵的资料。   2陈国公主墓玉器分类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器器类较为丰富。依据功能和用途之异同,可初步划分为装饰用玉、玉器皿、文房用玉和习俗用玉四类。下面分类述之【3】:   2.1装饰用玉   组玉佩。包括工具形组玉佩,1组7件;动物形组玉佩 1组6件;龙、凤、鱼形组玉佩 1组6件。   圆雕肖生玉佩。包括双鱼玉佩,2组4件;交颈鸿雁形玉佩,1件;交颈鸳鸯形玉佩,1件。   玉盒佩。包括鱼形盒玉佩,2件;螺形盒玉佩,1件;龙凤纹盒形玉佩,1件。   玉带饰。包括玉銙丝鞓蹀躞带1条38件,其中,方形白玉带銙11件,圭形青白玉铊尾、带饰分别为1件、8件,桃形白玉、青白玉带饰18件;玉銙银带1条16件,其中,方形白玉带銙14件,白玉桃形带銙1件,白玉圭形铊尾1件。另出有水晶串珠152枚、管形玛瑙饰品14件。   2.2玉器皿   包括玛瑙碗,1件;玛瑙盅,2件;水晶耳杯,1件;系链水晶杯,3件。   2.3文房用玉   包括“风”字形玉砚,2件;玉水盂,1件。   2.4习俗用玉   马具饰。包括马形玉饰件149件,狻猊形玉饰件122件,花形玉节约8件。   玉臂鞲。1件。   玉柄银锥、银刀,各1件   3辽代玉器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辽代玉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以及河北、天津的北部地区,与辽王朝统治范围基本吻合。除陈国公主墓外,辽代玉器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村辽墓【4】、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5】、巴林右旗白音汉窖藏【6】、宁城县小刘仗子辽墓【7】,辽宁朝阳北塔天宫【8】、义县清河门辽墓【9】、阜新塔营子辽塔、法库叶茂台辽墓【10】,以及天津蓟县独乐寺辽代佛塔【11】等。以下在对陈国公主墓玉器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地点出土的辽代玉器,对此期玉器造型题材和制作工艺特征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归纳。   3.1造型题材   综合辽墓出土玉器的造型,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   肖生造型的玉器占有很大比重。肖生造型中所涉及的现实动物有鸿雁、鸳鸯、鱼、蛇、马、猴、蟾蜍、蝎、蜥蜴、螺等;神话动物有龙、凤、摩羯、狻猊等。以动物作为造型题材的玉器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有之。   辽代的鸿雁、鸳鸯、天鹅、熊、鱼等肖生玉器,应与契丹族的渔猎生活和四时捺钵习俗密不可分。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被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冬春之际,辽朝皇帝与群臣常在便于放鹰捕天鹅、大雁和凿冰钩鱼的鸭子河泺(今吉林省大安月亮泡),进行捺钵活动。宋人王易《重编燕北录》中就有对捺钵的记载:“春捺钵多于长春州东北三十里就泺甸住坐。正月上旬皇帝的车帐自辽上京出发,到达鸭子河泺以后先在冰上搭起帐篷,凿冰钩鱼…钩得头鱼,即于大帐置酒设宴,皇帝命前来祝贺的女真各部酋长依次歌舞,上寿助兴。待冰雪消融,天鹅飞回,乃纵鹰捕鹅猎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   鱼是肖生造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仅陈国公主墓就出土八件,究其原因,除上述捺钵习俗之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佩鱼制度源自唐代,盛行于中唐至宋。《新唐书·车服志》有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辽国辖区是唐代河北藩镇割据的旧地,自中唐起就保留了较多的旧风和地方特色,此期玉器受唐代影响甚大。辽代盛行佩玉鱼就属沿用唐制,用以表明尊贵身份,也兼取鱼之吉祥寓意。   摩羯,又称摩伽罗,意为大体鱼、巨鳌、鲸鱼。据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