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中野蛮生长 一百年前叱咤中国地民营银行.docVIP

风云激荡中野蛮生长 一百年前叱咤中国地民营银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云激荡中野蛮生长 一百年前叱咤中国地民营银行

风云激荡中野蛮生长 一百年前叱咤中国的民营银行-历史论文 风云激荡中野蛮生长 一百年前叱咤中国的民营银行 本刊记者 | 周斌 2014年3 月11 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 家试点民营银行,标志着我国终于开始向民资开放银行业。人们期待民营银行能够为国有行主导的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创新。从历史来看,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环境下,民营银行确曾有过极为出色的表现。 第一家民营银行 十九世纪末,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中,外资银行可以在华经营所有的银行业务,甚至发行纸币,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清政府在办理借款与赔款中,也深受压榨。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四月二十六日,为解决督办铁路的资金来源,盛宣怀借机奏议,建议清廷效法国外,自设一家有限股份制银行,以防外资“攘我大利”。 之前中国已有账局、票号、钱庄等金融机构,再加上国人接触洋务,银行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但是盛宣怀的奏议更超前一些,他要办的不是一家官办银行或是中外合资银行,而是一家民营银行。盛宣怀先是赞美了一通银行的妙处,然后指出官办的后果是拿官府的那一套制度来套贸易商务,肯定弊端一大堆,建议在商言商,“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银五百万两,先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各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于是,在上海,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可称得上是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了。通商银行出身富贵,规定资本有250 万两白银,达到同时期账局、钱庄平均资本额的120 倍、票号的11 倍,堪称中国金融业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家大机构。 除招商局、电报局两个机构投资者外,盛宣怀本人出资73 万两,占1.4万股,仅低于招商局的1.6 万股,远高于电报局的2000 股,大权独揽,其余大股东有南洋华侨巨商张振勋占2000 股,源丰润票号资本家严信厚占1000 股,共有42627 股,实收资本213 万多两白银。 第一家国家银行比通商银行晚了七年。清政府为了使国库中的财政资金流通起来,设立了一家综合性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后改称大清银行,资本增至一千万两,官商各认筹一半股份合资,“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及各项证券”。大清银行在北到乌里雅苏台南到香港的全国主要商埠设立57 处机构,各省的海关款项、盐务等官款都纳入大清银行业务中。大清银行后来成为中国银行的前身。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四,交通银行成立,资本500 万两,邮传部占股四成,商股占六成,组成官商含办的股份制银行。 不管是通商银行,还是大清银行、交通银行,民资在其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风口上的猪 1914 年-1919 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中国事务,这段时间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得的发展窗口期。在这6 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79 家,比此前的19 年间多出1 倍。但政府的日子却不好过,北洋政府的财政严重依赖外债,外国银行无钱可借,逼着政府向内举债。1912 至1926年政府实发6.1206 亿元的27 种国内公债。这些公债一般由银行承销,折扣最低为八四折,平均月息为三分左右,承销机关还要再拿走两个点,政府实得低至八二折。政府债券利润高、折扣大、信用好,刺激国内银行业的兴盛,很多民营银行在这一时期开张。 民国四年(1915 年)三月二十六日,盐业银行开业。该行由袁世凯的内弟、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创办,此人久握油水丰厚的盐政,又有袁大总统当靠山,开办的盐业银行有10 万元的盐务署官股支持,其余54.4 万元为商股,主要出资人大多是军阀和官僚,像辫帅张勋即个人出资15 万元。可以说这家银行从一建立起,就人脉、商脉、钱脉一样也不缺,更难得的是,它踩在了行业兴起的大势上。用时下IT 业的话来说,新生的盐业银行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如同是“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盐业银行当年就获利6.7 万多元,次年获利26.7 万多元,第三年获利42.5 万多元。高额利润下,投资者闻风而来,1917 年股款增至150 万元,北洋政府因官库缺钱将盐务署投资的10 万元抽回,盐业银行由此成为完全的民营银行。 但政治背景是把双刃剑,随着政坛更迭,创办人张镇芳因资助股东张勋复辟,失败后被捕入狱。当时中国有很多年轻的银行家被摩根、洛克菲勒、三井等财团的金融梦所打动,不少人带着“摩根梦”、“三井道路”回国创业。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的银行家吴鼎昌掌舵盐业银行,大力革新,12 年间经过两次增资发展成为拥有750 万元资本的大银行,居当时商业银行之首。具有官办性质的全国性综合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却因为政府压力,不断为政府垫付军费,最终引发挤兑风潮,遭受重创,而盐业银行却稳健经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