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雍正朝清理地方钱粮亏空研究——兼论官僚政治中地利益关系
雍正朝清理地方钱粮亏空研究——兼论官僚政治中的利益关系-历史论文
雍正朝清理地方钱粮亏空研究——兼论官僚政治中的利益关系
摘 要:雍正朝的政治向以严猛著称,其诸多政治与经济改革亦被视为康乾盛世的重要举措。其中,清理钱粮亏空是最有力度的一项,它是以确保国家利益为前提,针对财政亏空和吏治腐败,对官僚集团实施的一次经济上的大清查,这一过程反映了官僚政治中的诸多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既体现了经济关系,同时又是政治关系的基础。而把政治过程当作政治分析的重要概念,由此对清理钱粮亏空的实态以及政治措施与手段进行动态的考察,有助于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 :雍正朝 钱粮亏空 官僚政治 利益关系
雍正朝清理钱粮亏空是清朝历史上整顿国家财政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被视为整肃吏治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双赢措施,为乾隆朝走向国家繁荣昌盛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应。但是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或措施,其政治过程中的得失及细节问题,仍值得认真思考。而把政治过程当作政治分析的重要概念,介入对隐藏其中的官僚之间利益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态度的解读,当是我们认识官僚政治的又一路径。
有关雍正朝钱粮亏空等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两个角度,一是从清代财政体制改革的角度将钱粮亏空作为背景和原因进行讨论,①另一是从官僚制度的腐败就亏空反映的吏治问题进行分析。②本文则选择地方钱粮清理过程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就亏空的实态、清理的手段与过程、清查与被清查官僚的政治态度等个中问题进行讨论,立足于揭示在这场波及整个官僚世界的政治风暴中,皇权与官僚之间、官僚与官僚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状态,力求在政治过程的视野下去观察这次以解决国家财政等经济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举措,以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一、”定限三年”清理亏空:利益形成的政治分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帝在一片质疑声中登基。但帝位认同的危机,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国家财政状况及吏治败坏采取果断措施。继位伊始,他破例将内阁草拟的《登基恩诏》中有关豁免官员亏空的条例删除,一个月后,即谕令全面清理钱粮,除陕西省因用兵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①命户部立即传谕各省督抚执行。
雍正帝下达这道清理亏空的谕旨,并非无的放矢,针对的是当时普遍存在的钱粮亏空现象,对于当时亏空多系“因公挪用”的说法他也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亏空主要在于侵渔,且在追查之后开始挪移,以致“辗转相因,亏空愈甚”。②随后,雍正帝在元年(1723)正月,直接给各直省巡抚、布政使及各知府、知州、知县下达谕旨,分别就各人造成钱粮亏空的原因及需承担的责任,一一予以揭示。在这些谕旨中,雍正帝明确了清理亏空的主要目标,他认为,地方亏空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直省亏空之源头在巡抚及布政使。“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盖因巡抚之赀用皆取给于藩司,或以柔和交好互相侵那(挪,下同),或先钩致藩司短长,继以威制勒索,分肥入己,徒供一身夤缘自奉之费。”“如司库盘查之责在巡抚,亏空之根亦由巡抚,巡抚借支,而布政不应者少矣。”专司“赋役会计”的藩司,“果能廉正自持,则巡抚挟势借支,断不能行,但谨身节用,量人为出,司库必无亏空矣。州县库盘查之责在知府,觉察虚实之责独在布政。”二是州县官多以加增火耗掩盖亏空,上级各官借盘查之名进行勒索,致亏空加剧。所谓“近闻州县火耗任意加增”,各官“或借盘查之名勒索馈遗,是因盘查而亏空愈甚矣。”③可以看出,雍正帝除了关注户部这个钱粮总汇的机构外,还将全国清理亏空的重点放到地方上,地方官成为皇权最先针对的利益集团。
在雍正帝的倡导与影响下,官员中也有人开始直言亏空之弊,但从揭报的情况来看,最先响应且态度积极的是翰林科道等中小京官。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五日,翰林院检讨汤倓上“请严大吏勒索以绝亏空之源等五事折”,颇有代表性。他认为:“天下亏空者极多,陕西、山西、四川累岁军兴,亏空尚属可原。以臣所闻,如直隶、山东、湖广竟少不亏空之州县,监守自盗处分极重,小吏岂不畏法而敢饱为私囊乎!皆贪污上司节仪分外尚费夤缘,命盗诖误皆需打点,小吏剜肉医疮止顾目前,日积月累亏空动至数万,其强者益肆贪残欲藉为填补之资,懦者将新抵旧无由满解部之额,及至亏空被参,又谋留任补足,或称因公那用,讫无完结。至于常平仓谷不闻奏销,有司皆那用以充正项交盘,遂至荒歉备赈之粟尽归乌有。”①这代表了朝廷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即亏空较重的不仅为西北各省,②直隶、山东、湖广等直省亏空也十分堪忧。
正月末,又有翰林院检讨潘淳上折。③二月后,指斥亏空诸弊、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