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据险伺敌明代澎湖筑城议论之研究
止善第十 六期 一般論文
2014 年 06 月 55-83頁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據險伺敵:明代澎湖築城議論之研究
何孟興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摘 要
明初洪武時,因為倭寇騷擾沿海,澎湖居民被明政府遷回內
地,島上巡檢司亦遭到撤廢,久之,該地漸成倭寇、海盜和私販
的活動處所。明人開始留意到澎湖的戰略重要性,源自於嘉靖 年
間倭寇之亂,並得悉該地是倭船進犯福建的重要集結處。萬曆初
年時,有人便對澎湖未佈署兵力感到憂心,希望能 派駐兵力來鎮
懾該地 不法活動,但因距離、補給和地理環境等現實問題的考量
而作罷!萬曆二十三年(1595) ,因中、日在朝鮮之衝突未解,福
建沿海情勢持續地緊張 ,澎湖置兵議題又再度被提出 來,此際並
觸及築城屯守的構想,但因實施 上有困難 而未實現。萬曆三十年
(1602) 以後,亦繼續有人建議在澎湖構築城垣,來固守此一海外
要島,但因明政府考慮 經費過於龐大,而放棄此一構想。之後,
因為,澎湖戰略地位重要,不斷有人建議在此築城防守,甚至於
設立參將來鎮守 ,然而,這些的主張皆遭到明政府否決,直至天
啟二年 (1622時,情況才有重大的轉變。因為,荷人在澎湖島上)
構築堡壘,並劫掠泉、漳二地沿海。尤其是,荷人控制澎湖後 ,
造成海上航行不通、米價騰貴高漲 、百姓驚恐 不安……等嚴重的
後果 ,此刻才讓明政府深刻地體會到,澎湖 對沿岸安危和交通往
來的重要性,故在驅逐荷人離開澎湖之後,亦即天啟五年(1625)
時便在該島佈署大量兵力,並在穩澳山構築 了堡城,內設衙署、
營舍和糧倉,方便官軍屯聚守禦,以利日後佈防工作的進行。
關鍵辭 :澎湖 、福建 、穩澳山
* 本文於2014.03.10.收稿,04.28外審通過。. 05.12修改後刊登。.
55
止善第十 六期 2014.06.
前 言
夫彭湖[按:即澎湖 ]遠在海外,去泉州二千餘里,其山迂迴有三
十六嶼,羅列如排衙,然內澳可容千艘,又周遭平山為障止一隘口,
進不得方舟。令賊得先據,所謂「一人守險,千人不能過者也」。矧
(彭湖) 山水多礁,風信不常,吾之戰艦難久泊矣。而曰:「可以攻
者?否也。徃民居恃險為不軌,乃徙而虛其地,今不可以民實之,
明矣。若分兵以守,則兵分者於法為弱,遠輸者於法為貧,且絕島 [指
澎湖 ]孤懸混芒萬影,脫輸不足而援後時,是委軍以予敵也。」而曰:
「可以守者?否也。亦嘗測其水勢,沈舟則不盡其深,輸石則難扞
其急。」而曰:「可以塞者?亦非也。夫地利我與賊共者也。塞不可,
守不可,攻又不可,則將委之(賊)乎?惟謹修內治而巳。」
――明 ‧章潢《圖書編》
1
上述的內容 ,是明神宗萬曆(1573-1620)年間 《圖書編》一書中 ,對當
時的澎湖防務有關之主張!而此四百多年前的海防見解 ,今日讀來仍對
撰者的識見十分地佩服,因為,他不僅對此一孤懸海外島嶼的地理特質 、
歷史背景、敵我分析和補給交通等問題 ,做了全面性的深入剖析 ,並提
出一套頗為中肯、合理的應對措置,亦即「塞不可,守不可,攻又不可,
則將委之乎?惟謹修內治而巳」的海防對策主張。
澎湖,位處今日臺灣海峽之中,係由數十個大小島嶼所組成,而早在
南宋時便有漢人來此捕魚居住 ,入元之後更設立了巡檢司,負責該地治安
工作,同時亦納入中國版圖,歸泉州晉江縣轄管 。明帝國成立不久後 ,倭
寇便騷擾東南沿海,洪武帝為防止澎湖島民與倭寇私通,影響邊防的安全,
遂將其強制遷回到福建內地,並撤廢了島上的巡檢司。久之,澎湖漸成為
明人生疏、淡忘的遠方孤島 ,並衍生成為倭寇、海盜和私販的活動處所。
世宗嘉靖(1522-1566) 中葉,倭寇之亂荼毒東南沿海,澎湖是倭船進犯内地
1 章潢,《圖書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