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中国文明起源
前7000——前50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此间随着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的繁荣发展,人类的分布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大面积的固定性环壕聚落居址普遍出现,崇龙习俗、用玉传统及祖先崇拜等传统礼制因素都已发生,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期,社会开始出现分化。 前5000——前35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此间随着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在中原的仰韶文化、海岱的大汶口文化、南方的大溪文化遗存中,普遍发现了早期城址,区域性的聚落中心和礼仪中心都已显现。 兴隆洼文化精美玉器 三、母系氏族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前5000—前3500年) 经过中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开始,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繁殖和文化的进步。约在前5000—前3500年之际,我国的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此时我国南北各地的古文化族团,仍然呈现出分区发展、相互交融的态势。比较重要的文化区包括以前期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区等五个文化区系。 前期仰韶文化与中原文化区一瞥 (二)后岗一期文化和早期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 这是同一谱系下先后衔接的两种文化遗存。后岗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安阳后岗而得名,大汶口文化最早发现于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后岗一期和早期大汶口文化基本特征 (三)大溪文化与两湖文化区(前4000多—3500年) 大溪文化因1958年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得名。其前三期同于仰韶前期。 (四)马家浜文化与江浙文化区(前5000—4000年) 马家浜文化因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目前发现的同类遗存已达数百处。 (五)红山前段系列文化与燕辽文化区 红山文化因发现于内蒙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是燕辽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存。 神灵崇拜、崇龙、尚玉、重人事;人居环境较好;以平底筒形罐和之字纹饰及丰富的细石器是燕辽的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后发展起来的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诸多文明形式,都受到兴隆洼文化的强烈影响。 特点地位 玉器群,源远流长的崇玉习俗。 玉器制作 两件人体圆雕女性造像,反映了对生育女神的崇拜。还发现有饰有龙纹浮雕图案的陶片和红褐色石块堆塑的龙,是当时社会流行崇龙习俗的表现。 神灵崇拜 布局严整、规模较大。围沟环绕,圆角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房屋,已具有街区雏形。早期房屋面积大、数量多;晚期房屋面积较小。 村落布局 典型器物是平底筒形罐。 陶器制作 以农为主,兼营渔猎,有别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形式。 产业结构 打制居多、压制、磨制和琢制,大型有肩石锄,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石斧和细石器等。骨器有倒刺骨镖、骨凿、骨椎和骨匕等。 生产工具 南台子、白音长汗、兴隆洼和查海类型。 类 型 辽河流域 分布范围 兴隆洼文化一览 圆雕石人像 贝饰 生产工具 钵 平底筒型罐 动物造型 玉 玦 玉雕人面像 玉 蝉 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各地的聚落居址普遍增大,环壕设施显著增多,聚落的布局往往体现出凝聚式和向心式的特点,强调集体精神(包括家族凝聚力),同时,个人主义开始显现。墓葬资料表明,这一时期流行集体合葬,葬制中强调血亲关系,反映了氏族部落中家族势力的崛起和膨胀;与此同时,男女合葬及曲肢葬等的出现,财富的不均及社会的分化,甚至是阶级的产生等等。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中,悄然完成了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 (一)前期仰韶文化与中原文化区 (前5000—前3500年) 仰韶文化以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 半坡遗址大门 仰韶人在捕鱼 相当数量的刻划符号,彩陶艺术比较发达 ,各种花纹、写实和泥塑,发现一块残损的黄铜片,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金属的冶炼有了初步认识 文明成就 单人葬和迁移合葬 ,男女分区;以女性为主的迁移合葬 ,家族势力的崛起; 墓葬形式 共同劳动生活,平均分配;对偶婚 (对偶群婚),小家庭经济萌发; 社会生活 以农为主,饲养家畜,兼营渔猎采集 ,以粟、稻谷和蔬菜为主,半坡为刀耕火种,庙底沟为锄耕农业 产业结构 村落密集,规模大;房屋面积猛增,建筑尤其是木材加工技术高超 村落建筑 纺织品与现代农家相似;斜纹纺织、缠结编织、棋盘式编织和间隔纹编织 纺织编织 磨制 ;骨、角、蚌、牙等手工制品 ;斧、铲、锄、锛,以石斧为主 器物制作 慢轮制陶 ;温度较高;夹砂和细泥红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