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初析.docVIP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初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初析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初析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把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最后总结了治疗糖尿病辨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57-01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各种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逐渐出现全身性、进行性、慢性消耗性、并发症多的终身性疾病。临床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尿有甜味或伴有血糖、尿糖增高。传统中医把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明确指出消渴病具有尿甜和体重减轻、消瘦的典型症状,并将消渴病按“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下消”三消论治。   1糖尿病分型、诊断标准、病因病机   1.1糖尿病分型主要包括: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1.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ol/l,餐后2h血糖≥11.1mol/L。   1.3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3.1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1.3.2病机   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程日久,耗伤元气,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阻滞等多种病理变化。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发为消渴。劳欲过度,素体阴虚,复因房室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发为消渴。   2治疗原则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合理调整血糖浓度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糖尿病具有终身伴随性,故患者多需终身服药。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疗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认为对糖尿病的治疗应扬长避短、择症施治[1]。虽然中医的降糖速度不如西药快,但其注重对机体的整体调整,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调节气血、筋脉以及机体功能等,故可取得更为明显的疗效[2]。并且能改善并发症的症状,运用调节脾胃功能失调等方法。病程日久,可三消同病。本文以我院近年来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参考。   3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重在辨证论治,可分为肺胃燥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肾阴亏虚4个类型,具体如下:   3.1.肺胃燥热证: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常见于糖尿病早期。   治疗方法:清泻肺胃,生津止渴。   代表方药:增液汤加味。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5g,知母15g,黄连5g,石斛15g,芦根15g,花粉15g,黄芩15g,甘草5g。随症加减:烦渴引饮,气短乏力,脉洪大者,加西洋参10g,石膏30g,以益气养阴,清泻胃火;多食易饥者,加黄芩12g,栀子10g,以助清胃泻火。若口音无度者,加五味子15g。   3.2气阴两虚证:症见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尿浊如膏,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心悸失眠,怔忡健忘,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常见于糖尿病中期。   治疗方法:益气养阴,补脾滋肾。   代表方药:生脉散加味。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生地黄30g,黄芪30g,苍术10g,玄参15g,丹参30g,葛根30g   知母15g,柏子仁15g,远志15g。随症加减:疲惫消瘦者,加西洋参10g益气扶正;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15g,肉苁蓉15g,补肾强腰;尿浊如膏者,加益智仁10g,桑螵蛸15g以涩精;如见烦躁,失眠,遗精者,加黄柏10g,龟板15g,龙骨、牡蛎各30g,泻火滋阴,固精潜阳。   3.3肾阴亏虚:症见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于糖尿病中晚期。   治疗方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代表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黄15g,茯苓12g,山萸肉15g,山药15g,泽泻12g,丹皮15g随症加减: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15gg,黄柏15g,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12g,桑螵蛸15g五味子15g,气短乏力舌质淡红加党参15g,黄芪12g,黄精15g   3.4阴阳两虚证:症见倦卧畏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一,入夜尤甚,阳痿不举,女子不孕或带下清稀,,足跗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常见于糖尿病中晚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