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上游毕节段溶洞地下水浮游硅藻及水质剖析.docVIP

乌江上游毕节段溶洞地下水浮游硅藻及水质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江上游毕节段溶洞地下水浮游硅藻及水质剖析

乌江上游毕节段溶洞地下水浮游硅藻及水质剖析   摘要:对乌江上游毕节段层台镇玉龙村溶洞的3个采样点进行野外水样采集,利用硅藻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指标评价溶洞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溶洞地下水中共发现硅藻18 属107 种(含变种),平均细胞密度为1.59×104个/L,硅藻群落结构为物种较丰富、细胞密度较低、多样性较高。洞口1、洞口3共有的硅藻种类较多,可能是洞口1、洞口3的水环境特征相似,洞口2水环境可能受人为干扰影响。溶洞地下水质为贫营养状态,水体清洁。   关键词:浮游硅藻;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溶洞   中图分类号: Q17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323-03   收稿日期:2014-1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60011);贵州省科技基金(编号:黔科合外G字[2012]7023);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编号:黔科合SY字[2012]3178)。   作者简介:孙丹(1988―),女,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研究。E-mail:719479994@。   通信作者:支崇远,博士,教授,从事硅藻生理生态学研究。E-mail:zhicyy@。喀斯特溶洞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洞中的水有溶蚀、侵蚀作用[1]。溶洞地下水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有一定的区别。硅藻分布非常广泛,在淡水、半咸水、海水、陆地上都能生存。硅藻是一种低等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个体微小,体长一般在1~200 μm。硅藻种类多、生命周期短、繁殖快、属种丰富,对环境因子变化十分敏感,国内外已将硅藻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2-6]。关于应用硅藻对溶洞地下水质进行分析的研究很少[7-8]。本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层台镇玉龙村溶洞地下水为对象,分析溶洞地下水中浮游硅藻群落的组成及分布,旨在为浮游硅藻种群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地点   玉龙洞位于乌江上游毕节段层台镇玉龙村,分布于整个村。依据玉龙洞在乌江上游毕节段的特点,依次在洞口1(位于村头)、洞口2(位于农户住宅旁)、洞口3(位于山上)(图1)3个采样点采集样品。洞口均较小,洞口的水流速度比较快,洞口1、洞口3周边植物繁茂,洞口2附近有人居住。洞壁潮湿,洞内温度较洞外低。   1.2样品的处理   在洞口1、洞口2、洞口3采样点分别取自然状态水1 000 mL。   1.2.1钙质、泥沙处理加入一定量浓度为12 mol/L的盐酸溶液,利用乙醇灯对试验器皿持续加热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1.2.2有机质、其他藻类处理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溶液,加热至不起泡为止。   1.2.3样品提取向样品中注入蒸馏水,自然冷却;待硅藻沉积在容器底部,使用真空水泵吸除烧杯上清液;多次重复此操作,至溶液最终pH值为7左右。   1.2.4样品存放根据样品硅藻密度,将硅藻溶液定容至50 mL备用。   1.2.5标本制作从制得的硅藻样品中提取500 μL样本置于18 mm×18 mm盖玻片上,使用ZCY胶将样本制成硅藻永久制片,干燥。   1.3硅藻鉴定与统计   使用50iBas尼康生物相差光学显微镜(DIC)对溶洞中的硅藻进行鉴定,统计硅藻的壳面数量。 结合国际权威硅藻图谱、《中国淡水藻类》及《中国淡水藻志》第4卷、第10卷、第12卷鉴定硅藻属种[9-13]。分别计算硅藻的物种数以及每物种个体数,每个样品计数3片,各片之间数值差距小于等于15%,如果误差大于15%,则相应增加计数片数,取其平均值。   1.4方法   硅藻细胞密度(N)计算公式如下:   N=n×V1/V2×V3。(1)   式中:V1为浓缩样体积(mL),V2为计数体积(mL),V3为采样体积(mL),n为个体数[14]。   Berger-Parker 物种优势度指数(I) 计算公式如下:   I=ni/N。(2)   式中:I为物种的优势度,N为样品的个体总数,ni为第i种物种的个体数。当优势度I≥0.1时,该物种即为优势属或优势种。   硅藻生物多样性指数(H)计算公式如下:   H=-∑(ni/N)×ln(ni/N)。(3)   式中:n为样点第i种硅藻个体数,N为样点中的硅藻总个体数[15-16]。H3代表清洁水质,2H≤3代表轻度污染水质,1H≤2代表中度污染水质,0H≤1代表重度污染水质。   D=(S-1)/lnN。(4)   式中:D代表Margalef 多样性指数,S代表硅藻种类数,N代表硅藻个体总数。D6代表清洁水,4≤D≤6代表水质轻度污染,3≤D4代表水质中度污染,D3代表水质重度污染。   E=H/log2S。(5)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