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导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学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导论

* * * 金代的杂剧形成燕京和河东两个系统。 金人攻陷汴京,押解数千艺人沿河东路(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北上,有些艺人散落河东一带。其余北上到燕山赠与酋长,或继续北上到金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一带)。金海陵王天德四年1152年迁都北京,会宁府艺人又与燕京合流。 目前对燕京杂剧所知不多。 金世宗、章宗时期,河东地区生活稳定,大修庙宇、印刷业发达、说唱词曲撰作风习兴盛等,都与杂剧的盛行有关。河东地区因为没有大都市所以没有勾栏,其演出主要为民家堂会和神庙祭祀两种方式。演出已与乐队密切配合。 金有院本、杂剧,诸公(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元陶宗仪《辍耕录》(元亡前十年间所作)「院本名目」收院本690种。凡是没有明显迹象为宋代或元代剧目的,多为金代作品。 作品类别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北宋人物、爱情故事、民间故事、当朝故事。 * 金代杂剧北宋杂剧,也是呈一场两段——艳段和正杂剧。杜善夫的散套《庄稼不识勾栏》可做参考。《青楼集.志》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净……一曰副末……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又谓之「五花爨弄」 南北宋之间苏汉臣「《五瑞图》」即儿童装扮五花爨弄的表演场景,最初是踏舞的名称。 院本名目中,属于艳段的有: 诸杂院爨(踏场舞蹈) 冲撞引首(以语言动作冲突引起正院本) 拴搐艳段(正院本的引子,内容不以冲突为主) 打略拴搐(数落物事引人发笑) 属于正院本的有和曲院本、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诸杂大小院本、院么。 音乐方面,只有和曲院本的剧目十四个,就很少有配以曲调的。因为院本剧目本来就是去除元代和曲之后的滑稽剧目。现存这十四剧目在元代属较古老剧目。 * * 角色: 末泥:戏头,主张安排调度整个演出,表演以唱曲为主。 引戏:女子充任,应与引舞同,舞蹈表演为主。 副净:发乔,装呆卖傻。粉墨涂面,常作打口哨、趋跄、做嘴脸。 副末:调侃副净或点题收场。 装孤:演官吏的人,并非角色行当。 装旦:演女人的人,亦非角色行当。 参军色:乐部吏人,在仪式进行中,担任舞队上下场的指挥和调度。执竹竿子 演员性别男女都有,女子多演末泥、引戏或装孤。 * * 宋杂剧 眠药酸 图 * 服饰化妆 戏衣以同时代日常生活服装为主。戏帽流行簪戴或诨裹。同时已有面部化妆包括以墨贯眼、以色涂眉嘴、黑蝴蝶脸,道具有杖、棒锤、扇子等。又有荷叶、交椅 *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温州一带的民间,号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 * 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祝允明《猥谈》)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为「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形成于温州,与长期在吴越文化区发展有关。此处歌舞发达,与宋杂剧之主要继承唐代优戏不同,吴越地区主要继承了唐代的歌舞戏。同时,因为语言关系,吴人较喜本地歌舞,较不喜外来杂剧。南戏的产生应该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同属古吴越,皆吴语系统)同时发生,温州杂剧是最为成熟的集中代表。 大约南宋中期,向北传入杭州,向南传到闽南,向西传入江西。 剧本可以确定的只有 ?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王焕》、《乐昌分镜》、《张协状元》五种。 主要系士人负心和爱情遭磨难的题材。 * 音乐来源:唐宋以来流行的词体、大曲、鼓子词、诸宫调、嘌唱、缠令、缠达、唱赚等为南戏提供了经验和体例。除此之外,还有佛曲、教坊曲、影戏、社火舞队。而最主要的是民间曲调。 音乐结构:在大曲音乐的影响下,民间产生了: 1.同一曲牌多遍连唱:单调重头。 2.同一曲牌多遍连唱,夹说白:鼓子词。 3.一诗一词:转踏。 4.两曲迎互循环:缠达。 5.同宫调多曲牌,引尾俱全:缠令。 6.多宫调曲牌连接运用,曲白相生,咏故事:诸宫调 7.同宫调诸多曲牌:唱赚。(《事林广记》收「圆社市语」赚词)又有称覆赚者,表现力已很强。 音乐歌唱:所有角色都可以开口唱,有后台帮腔。 * 南戏的角色: 与末泥相对应——生——指有才学之人 与引戏相对应,和装旦有关——旦 与副净相对应——净 与副末相对应——末 生外又一生——外 旦外贴一旦——贴 和净一样的花面,南戏自创——丑 除了生和旦担任男女主角外,其它皆一人饰多角。 * 舞台特征 中国戏剧时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