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煤田五牧场井田地质构造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敏煤田五牧场井田地质构造剖析

伊敏煤田五牧场井田地质构造剖析   一、 井田位置      本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井田范围为“国土资矿划字〔2005〕028号”文件划定的范围,由14个坐标点圈定,开采深度由700m至200m标高,东西走向平均长9.850Km,南北平均宽4.430Km,矿区面积约43.6346平方公里。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9°38′23″-119°46′46″,北纬48°38′46″-48°42′00″。      二、自 然 地 理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呼伦贝尔草原,海拉尔盆地东部,伊敏河中、下游地区。地貌景观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拨最低664m,最高775m。相对高差111m。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属额尔古纳水系,于海拉尔区北汇入海拉尔河,全长395km,由南向北流经本区东侧,流域面积约9000km??2,河流蜿蜒曲折,支流、牛轭湖、沼泽及河中岛发育,属老年期河流,河床宽60m,水深0.5~2.5m,流速1.48~2.05m/s(最大2.57m/s),流量平均1.50~47.80m??3/s。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但雪融期及雨季在低洼处会有一定量的积水。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雨水集中,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急剧,且春温高于秋温,秋雨多于春雨。无霜期短,光照充足。   根据伊敏气象站(1993-1998年)气象资料: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9°C,极端最高气温37.3°(1997年7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39.9°C(1997年1月20日);年均降水量354.73mm,最小降水量273.30mm(1997年),最大降水量446.30mm(1998年);年均蒸发量1166.0mm,年均最大蒸发量1284.0mm(1987年);无霜期119天。   年冻冰期为9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平均结冰日数245.2天,平均结冰深度3.235m,平均积雪日数141天,最长达160天。平均积雪厚度10.24cm,最大22cm,永久冻土厚度2.22m。最大风速20.7m/s(风向西,1986年4月8日)。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中南部,面积18726km??2,辖1区3镇7个苏木。全镇总人口14.65万,由鄂温克、蒙、汉、达斡尔等10多个民族构成自治旗已经形成以煤炭、畜牧和产品加工为骨干力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   伊敏煤电公司电厂一期装机容量2*500MW,二期装机容量2*600MW正在建设中,三期装机容量2*500MW项目正在筹建中。伊敏煤电公司附近有水泥厂、砖厂、采石厂、林场等,满足矿井建设材料的需求。   矿区内植被覆盖率近100%,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型。井田内仅有一个村庄,位于井田北部,户数30户,人口110人,以牧业为主。除南部的伊敏露天矿和伊敏热电厂外,区内无重大污染源。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较好。   本区属地震六级烈度区,近年来有地震频度增强趋势,据地震部门记载,先后发生过10次,最强两次分别发生于1979年2月及1980年2月10日,震级均为5.6级,震中分别位于新巴尔虎右旗的额尔墩及牙克石市博克图镇。      三、区域地层      本区大部分为第四系所掩盖,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的寒武系;中生界的泥盆系,石炭-二叠系,白垩系下统的龙江组、甘河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      四、井田地层      五牧场井田的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上覆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1、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   为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全区发育,按其岩性、岩相组合和含煤性特征等分为三个段:底部砂砾岩段,中部含煤段和上部泥岩段,分述如下:   (1)底部砂砾岩段。区内只有部分钻孔见到该段地层,揭露的最大厚度224m,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色凝灰质砾岩、砂岩,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等。局部含有薄煤。本段地层以独特的绿色、粒度较粗、分选及磨圆较差为其特征。含动植物化石:Ferganoconcha Sibirica(西伯利亚费尔干蚌),Baiera furcata (叉叶拜拉),Otozamiter sp (耳羽叶未定种),Equisetes sp (似木贼未定种)。   (2)含煤段。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全区发育,其岩性为:下部以灰白色砾岩和灰白色粗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灰色细粒砂岩、灰色粉砂岩及深灰色泥岩次之;中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该地层由北向南逐渐变厚,含14个煤组。该段以煤层较多,煤层成组出现为其特征。岩石粒度上有由北向南逐渐变细的趋势,地层倾角也是由北向南变大,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含动植物化石:Ferganoconcha Sibirica (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