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周作人文化性性格比较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周作人文化性性格比较的研究

鲁迅周作人文化性性格比较的研究   [摘 要]鲁迅、周作人虽然有着共同的地域文化熏陶和同一家世,但个性的殊异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上相异的文化性格:鲁迅选择了一针见血,文风硬朗,称之为“投枪匕首”的杂文,而周作人则倾心于轻柔温和的随笔散文,鲁迅的爱是深沉、爱憎分明,而周作人的爱是单纯面真挚。面对社会压迫,鲁迅自甘孤独,决不妥协,周作人则远离时事,醉心于闲情逸致。对中国传扰文化,鲁迅表现出明确而否定的态度,周作人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理性而平和的性格。   [关键词]鲁迅;周作人;文化性格   [中图分类号]l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6)07-0088-0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鲁迅、周作人的比较学研究非常少。正如王得厚所说:“五十年代以前的老人,多半不会做这样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写成专著。不得不涉及的时候,也多半是三言两语,黑白分明的判断,因为是同时代过来人,……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除了特例,大都回避这样的‘相提并沦”出现这种研究困惑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设有处理好人与文、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人废文”,就是“因文定人”。文学创作固然要受到作家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影响,研究文学也不能离开对作家这个“人”的研究,但我们也应该承认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有其独立的美学价值。尤其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用一种子和宽容的心态,把鲁迅、周作人视为文化现象成文化遗产来加以比较研究,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本文对鲁迅、周作人的文化性格进行比较研究,期望能对他们的文化价值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鲁迅、周作人的文体选择      首先,在文学创作文体方面:敏锐、清醒、愤慨而坚强的性格促成鲁迅选择一针见血;文风硬朗,称之为“投枪匕手”的杂文;鲁迅认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又说:“在这风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工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巩固而伟大,不必怎么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切实,用不着什么大雅。”而性情平和、恬静、雍容的周作人则倾心于轻柔温和的随笔散文,喜欢平淡而有味的明清小品。并视能够做到“思想宽大、见识明达、志趣渊雅,懂得人情物理,对于人生与自然能巨细都谈,虫鱼之微小,俗谣之琐屑,与生死大事一样看待”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为同道。这种宽容、明达、超然、洒脱、参透事理的人生哲学使周作人善于化”浮躁凌厉”之气为宁静解脱,使其散文有一种明净谈远的格调。   中国现代杂文这种文体形式是鲁迅创造的,鲁迅对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多样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杂文以“辛辣干脆,全近讽刺”著称,可以说,利用杂文创造文学典型形象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在使用杂文形式论战时,他不仅对论战对手,听其盲,观其形,而且还要勾其“魂”。他利用杂文形式刻画出了“正人君子”、“巴儿狗”、“落水狗”、“资本家的乏走狗”、“革命咖啡店”、“阔人”等文学经典形象。这些形象虽然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人而来,因为抓住了一类人的灵魂,便具有了文学的典型性,当把这一个个灵魂组接到一块时就形成了全社会、全人生的表现。另外,鲁迅杂文的语言,激烈、深刻、大胆,让人顿梧,这与他对历史的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分不开的。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的叛逆天性和深邃的感悟、体验才能,使他总“显示出不乏片面然而深刻,虽激进却直落大胆的思维定式。瞽迅的这种思维大都中间没有过程,而直截导向结论与判断,所以往往惊世骇俗。”   在散文创作方面,周作人强调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地自然流泻,他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解释说:“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地方,凡有什么汊港弯曲,总得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是他行程的主脑,但除去了这些也就别无形程了。”周作人用水来解释自己的散文写作,也是用“水”的哲学思考,他一再说他是“水乡的居民”,“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了一生,他的不少散文就是这种思考与忧虑的结晶。“水”的外在声色与内在性格气质也深刻地影响了周作人其人、其文。我们谈到周作人散文思想的澄明、色彩、气味的清淡,情感的温润,以及“行云流水而时有迂回、阻塞”的结构和语言,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鲁迅、周作人文学作品中的“人之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