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频谱感知能量检测还是特征检测.pptVIP

带内频谱感知能量检测还是特征检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内频谱感知能量检测还是特征检测

In-band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Energy Detection or Feature Detection CRN中带内频谱感知:能量检测or特征检测? 摘要 检测规则:最大允许延时CDT (2s 802.22) 漏检虚警概率 , (0.1 802.22) 优化对象:感知频率 感知时间 感知方法(能量or特征) 收获: --RSS:接收信号强度 SNR 时也可以工作(突破墙的限制) 贡献: 周期带内感知调度算法 影响检测因素:noise uncertainty 噪声不确定度 inter-CRN interference 网间干扰 1、Introduction Related Work: 2、PRELIMINARIES 信号检测方法: 3、spectrum sensor clustering 4、带内感知调度算法 5、性能评估 * * Author: Hyoil Kim and Kang G.Shin MobiCom Sep-08,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文章顺序:介绍基于簇传感网络(clustered sensor networks) 对簇大小和簇密度(前人文献没有明确研究)进行研究; 提出带内感知调度算法 (1)在满足感知漏检误检概率的基础上最小化感知时间(感知开销); (2)在给定RSS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 分析性能 能量检测和特征检测门界 ; AWGN阴影衰落信道中能量检测下限 。 提出在相邻节点形成簇并连接簇的机制。 提出基于簇的传感网络来减少上报延时,通过指定簇头作为本地决策者。 通过簇分集和传感器分集增强性能 。 评估快速感知的性能时设定每40ms感知1ms. 提出基于退避的感知调度算法,但是它的出发点不是基于带内感知的。 提出自适应的感知调度算法寻找数据和感知时间的权衡,同样它的出发点也不是带内感知。 802.22三种信号:模拟电视信号、数字电视信号、无线麦克风 文献19中指出: 考虑最小D/U信号比23dB(Desired to Undesired)及DTV信号保护半径134.2km,DTV发射站对CPE排外半径为150.3km. 要求: CDT ; 漏检、虚警概率; IDT(授权用户感知门限左图) 信道感知模型 QP内TSS机制 每个CDT内周期性地分配多个快速感知时间,而精细感知时间是在每个CDT内动态分配。 CBP(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交换CBP桢用于共存,还可以用于小区建立和保持同步。 OR判决准则: 能量检测: 6MHz带宽信道上利用频率分集接收多径衰落不明显,考虑阴影衰落。 特征检测 导频:8-VSB调制、特定导频信道进行能量检测、10kHz、70kHz、 17dB 同步:数据域含313数据段、{+5,-5,-5,+5}、PN511/PN63 周期平稳:ATSC、DVB-T、难处理的 簇大小: 传感器距离PT(primary transmitter)为r,P1为PT发射功率 PT R 如图: 例:当R=150.3km, =5.76km. 簇密度: 文献[16]指出几十个独立节点的感知增益和更高密度的受相关阴影衰落影响的合作节点的增益相当。 文献[17]给出阴影相关值随距离指数衰减: 由经验,郊区a=0.002,相邻传感器R0.3,从而d=602m. 传感器布局如下: 从而: 最小密度是由CPE的密度决定的: 那么,在最小密度时传感器是否足够多用于合作感知?? 我们可以知道: 由上一节的结论,若 每个簇会有62~331个传感器,超过文献[16]提出的10~20。具体操作时可以仅使用一部分传感器的结果。 综述:有效的算法必须在快速感知和精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