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浅述

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浅述   【关键词】曲阳;北岳庙;北岳恒山;祭祀文化   【摘要】河北曲阳的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山川的自然崇拜,虞舜时期有了最早的祭祀五岳活动,汉代对北岳的祭祀成为定制常礼,开始建祠祭祀,唐、宋两朝则形成了北岳祭祀文化的两个高峰,明代皇家祭祀活动之频繁为历代之最,而由于清初北岳的改祀,曲阳北岳庙的祭祀活动从此渐趋衰落。      五岳祭祀由来已久,古北岳恒山祭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阳北岳庙则是其祭祀文化的主要历史见证。笔者在搜集、研读有关史籍、志书及碑刻资料的基础上,拟对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作一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 山川祭祀的由来与起源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考古发掘和人类生活遗迹看,山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从山林中走出来的。正是这种多山的地理地貌,决定了先民的生产力发展和对自然界认识的独特观念。在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的上古时代,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极其有限,而山中草木生、万物植、飞鸟集、走兽伏的自然生态,使它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和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所以先民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山岳的崇拜和敬仰。在上古先民的认识观念中,山林不但是万物产生之地,同时它又能吞云吐雾,清泉涌出,时而晴空万里,青山翠碧,时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和解释,就很自然地将一切归于神灵的支配,并产生了拔地通天的山岳及其神灵是万物主宰的观念。因此,在原始先民对自然崇拜的认识中,山岳是同天地同构,与日月同辉的,山神则是天地中最主要的神灵之一,为了祈祷丰年和免于灾祸,便开始了祭祀山神的活动。我国先秦最早的典籍《山海经》就反映了远古先民崇拜山岳的观念,《尚书?帝典》则最早记载了虞舜祭祀五岳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对山岳已不仅是自然的崇拜,在他们的宇宙观中,山岳逐渐成为了保持宇宙的秩序与永久性的象征,成为皇权统治和领土的象征,在大一统的政治观念下,以山岳构建了中央四方的地理模式。周人将中央四方九州各立一座名山,称五岳、九镇,反映了他们对天下地理形势的总体思维方式,使五岳成为天子镇定东、西、南、北、中及九州各地以及天下一统、皇权不可动撼和神圣永恒的象征。因此,远古先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山川的自然崇拜,到国家政权建立以后逐渐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将神权和政权合而为一,借以推崇和宣扬皇权神授,把对山岳的祭祀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理顺等级秩序、教化百姓的宗教活动的核心。夏、商、周三代帝王巡狩天下是大一统意识的体现,又是王权统一和推行王道观念的反映,它作为国家的行政制度确定下来,同时作为礼文化的推行,确定了帝王巡狩必到五岳之地进行祭祀。      二、汉代对北岳的祭祀形成定制并始建祠祭祀      关于五岳祭祀,《史记?封禅书》载:周礼“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日衰,诸侯称霸,前后550年间,史籍中对山川巡狩的记载无几。秦代实现了国家大一统,虽然为时短暂,但对山川封禅祭祀却较为重视。《通典》载:“秦祠官所常奉名山十二,其二曰恒山。”据史书载:秦称帝并天下,定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在东方,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谋腋饕臁!薄妒芳恰し忪?书》载,秦始皇即位三年(前219年)就东巡至泰山下,行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其后二年(前217年)、三年(前216年)、五年(前214年)及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均有巡狩封禅的记载。总之,汉代以前巡狩是帝王对山岳祭祀的主要方式,且祭祀活动没有固定的设施场所,仅限于平地筑坛,祭祀方式为柴祀。“柴”即柴燔燎祭,置坛燎炉焚烧牺牲来祭神,是最原始的祭祀方式。   到了汉代,祭祀成为定制,且建祠祀之,其礼仪非常隆重庄严。据《汉书?郊祀志》:“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是以圣王为典礼,……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者,以为祝;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另载,汉高祖刘邦即位的第二年(前205年),即“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礼仪。……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说明刘邦称帝后对祭祀十分重视,第二年就下诏按秦时礼仪祭祀山川诸神。汉文帝即位十三年(前167年)下诏,对名山大川“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常山王有罪迁,帝封其弟在真定,以续先王的祭祀,以常山为郡,至此时五岳都在天子之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元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