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椭圆渗流的概念,建立出低渗透介质中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流的
数学模型,并运用有限差分法和外推法求出了模型的解,导出了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
流条件下的油井见水前后开发指标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渗
流对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影响比较大;非线性渗流使水驱油推进速度比线性渗流快,使得
油井见水的时间提前,开发指标变差;非线性渗流比线性渗流同一时刻的压差要大,加
大了石油开发的难度,这为开发低渗油藏垂直裂缝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贾振岐、王延峰、付俊林等n31认为流体在低渗、低速下渗流时,具有一定的弹塑性。
实验证明,这种特性与介质、流体的种类及性质有关。低渗透油藏的喉道越窄、孔隙越
小,孔喉比也就越大,因此比表面能和自由能就会很大。而固、液表面的分子作用力越
强,启动压力也越高。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相界面的变化就会引发多种物理和化学反
应,进而引发非达西渗流的特征。
程时清、张盛综、黄延章等n钔研究了低渗透油藏非达西径向渗流的动边界的问题,
算出了高精度的积分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发现随着启动压力梯
度的增大,井底附近的压力快速下降,外边界传播变慢。
周涌忻、彭仕必、李阳等n鄙认为流体流态的多变性和非线性渗流是复杂储层介质中
的主要特征,根据实验曲线的非线性特征,结合微分原理,提出了广义的渗流描述方法。
该方法不但能确定出流体在任一流速或任一压力梯度下的渗流方程,而且还可以描述流
体渗流的非线性,从而有效地描述流体流态在渗流过程中的多变性。
薛芸、石京平、贺承相n63根据有关实验资料和表面及胶体化学的近代原理,不能将
非达西流动归于测试系统受污染引起的实验误差、流动边界层的性质异常或水膜等。他
们认为,液体在干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多孔介质中胶体颗粒进入孔隙流体所
引起的塑性流动有关,气体在含水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相渗透率滞后所导致
的岩样中水的重新分布有关。
黄延章n刀通过大量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低渗油层中油水渗流的基本特征:(1)
当压力梯度在比较低的范围时,渗流曲线呈下凹型非达西渗流曲线:(2)当压力梯度较大
时,渗流速度呈直线增加,直线段的延伸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不经过坐标原点,该点称
为平均启动压力梯度;(3)渗流特征与渗透率和流体性质有关,渗透率越低或原油粘度越
大,下凹型非达西曲线段延伸越长,启动压力梯度愈大。
1.2.2长庆油田致密油藏注水开发现状
长庆油田围绕致密油储层供液能力差、单井产量低的问题,首先从补充地层能量方
面考虑。在注水方面,从传统低渗透油田的“高强度注水”向致密油的“温和注水”方
式转变,目前已基本形成“五点法、小井距、小水量”超前温和注水技术思路。
以白153区块为例,投产后该区块压力下降较快,因此提出了在平面上建立有效驱
替系统,然后保持温和注水格局,最后追求精细注采平衡的技术政策。采取渐变式能量
恢复措施,改变注采比,持续优化注水技术政策。截止到2011年底,白153区长63段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通过温和注水实现了液量和油量双双上升。2009~2011年,白
储层日产原油达到295
1年上升到14.5MPa,建立了平
153区平均地层压力由14.2MPa下降到13.6MPa后,201
稳的有效压力驱替系统。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我国致密油开发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与认识程度较低,水平井及体积压裂引
进消化阶段,鉴于我国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性,如何实现经济经济
有效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在合水庄230长7致密油藏储层研究、渗
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块的注水可行性。本文将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合水致密油藏渗流规律研究
以常规水驱油实验、核磁共振水驱油等实验为基础,开展合水长7致密油藏渗流规
律研究。
1)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通过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单相油渗流特征,确定本区储层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确定本
区启动压力梯度范围,为后续论证提供基础。
2)油水两相相渗研究
通过不同的渗透率岩心渗流特征研究,得到油水两相相渗,分析两相渗流基本特征。
3)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研究
通过测量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柠檬饮料系列产品加工工艺-研究.pdf
- 厦门A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pdf
- P76对脑微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pdf
- 大鼠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IIId模型可行性-研究与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分析.pdf
- 水煤气反应中铁基催化剂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野生构树木屑袋料栽培食药用菌的可行性-研究.pdf
-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可行性-研究.pdf
- 超声造影技术评估肾盂与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可行性-研究与价值探讨.pdf
- BOLD+fMRI技术结合非血流动力学响应函数分析法检测大鼠C6皮下胶质瘤内部氧合变化的可行性-研究.pdf
- 正行矿注氮条件下抽采对采空区氧化“三带”宽度影响-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