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宋免官制度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刘宋免官制度初析

南朝刘宋免官制度初析   内容提要:免官是刘宋政权处罚罪吏的一种常用手段。刘宋政权在政治运作中广泛采用免官手段处罚直接威胁封建专制政权的犯罪、职务犯罪、军事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违礼犯罪等,且犹以惩罚直接威胁封建专制政权的犯罪和职务犯罪两大类为主。刘宋皇帝控制了免官起复权,但刘宋时期对罪吏免官后再叙的期限是没有严格规定的。刘宋免官制度对于强化主权、整饬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刘宋免官制度皇权吏治   中图分类号:D06=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3-26-31      免官是南朝刘宋政权处罚罪吏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历代学者对刘宋免官制度关注不多。清代学者朱铭盘《南朝宋会要=》一书,对刘宋史料的收集整理可谓详尽,但却忽略了有关史料中保存的大量免官案例,只是在该书的“职官”中提及被免官者的起复问题;稍后,晚清律学大家沈家本在其名著《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十七中专列“免官”一目,简单分析了汉、晋、唐等朝代的免官问题,但对刘宋的免官现象却未置一词;近人程树德先生认为“宋齐均沿用晋律”,故其经典著作《九朝律考》之“南朝诸律考”中省去了对宋齐二律的考证,自然没有涉及刘宋免官情况;当代台湾学者杨树藩《中国文官制度史》专门提到刘宋免官问题,但由于体例的限制,仅仅列举了两条材料;大陆学界的政治制度史、官制史、法律制度史著作对刘宋免官制度或不涉及,或一带而过,迄今为止,似也无专文发表。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一、刘宋免官处罚的适用范围      有关史籍保留了刘宋政权对罪吏免官的大量案例,这些案例反映出刘宋免官处罚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1、直接威胁封建专制政权的犯罪。   皇帝是专制政权的总代表,因此,这类犯罪往往表现为对皇帝的专制权力与皇帝尊严的侵犯,以及违背皇帝的旨意、基本政策、诏令、泄密等等。其情况主要包括:   大权独揽。如前废帝时,越骑校尉戴法兴专权,“废帝未亲万机,凡诏敕施为,悉决法兴之手;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废帝颇为不满。宠臣华愿兕趁机挑拨。上言“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应天子”,“深恐此坐席非复官许”云云。“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大权独揽侵犯了皇权的绝对性和独占性,自然是专制皇帝难以容忍的,免官往往只是进一步严惩的信号。同卷载戴法兴被免官后不久,“复徙付远郡,寻又予家赐死”即为明证。   结党营私。如权臣徐羡之从子徐佩之,武帝以其姻戚,累加宠任,官居丹阳尹、吴郡太守。少帝景平初,佩之“以羡之秉权,颇豫政事,与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相结党与”。元嘉三年,“羡之既诛,太祖特宥佩之,免官而已。”   损害皇帝名声。最为其典型的案例是孝武帝大明元年顾琛免官事件。是年,吴县令张闽因“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因“判劾违谬,应坐被弹”,而宁朔将军、吴郡太守、永新县五等侯顾琛。在官员中大肆宣称自己为辖下两个犯罪的官员求情,希望对其免去处罚,以此沽名钓誉、笼络人心。专制欲极强的孝武帝“闻之大怒,谓琛卖恶归上,免官”。   欺谩君王。《说文义征》桂馥注:“汉律有期谩、诈伪之科”;西晋律学大家张斐在《律表》中解释到:“违忠欺上谓之谩”,对晋律继承汉律的这一罪名从法理上进行了解释。刘宋继承了晋律,欺谩君主者也会被免官。如会稽太守、豫章王子尚抚军长史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孝武帝大明年间)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为有司所纠,诏原之”。而“灵符答对不实,坐以免官”。   忤旨。如元嘉年间,文帝在清除顾命大臣对皇权的威胁后,其弟彭城王刘义康逐渐操纵大权,对文帝造成新的威胁,二人矛盾日趋激化。元嘉十九年,文帝诏徙义兴太守顾琛为东阳太守,欲使琛防守时为大将军的刘义康,“(琛)固辞忤旨,废黜还家积年”这是因不奉君命“忤旨”被免官。   又如孝武帝时,黄门侍郎萧惠开与宠臣侍中何偃发生矛盾,“惠开不为之屈,偃怒,……时偃宠方隆,由此忤旨”,孝武帝偏袒何偃,又不好直接拿二人的纠纷说事,于是“别敕有司以属疾多,免惠开官。”此乃得罪宠臣“忤旨”被免官。无独有偶,明帝时,辅国将军、会稽太守王僧虔也因得罪宠臣中书舍人阮佃夫被免官。史载,王僧虔不曲意逢迎回会稽老家探亲的阮佃夫,于是,“佃夫言于宋明帝,使御史中丞孙复奏:‘僧虔前莅吴兴,多有谬命,检到郡至迁,凡用功曹五官主簿至二礼吏署三传及度与弟子,合四百四十八人。又听民何系先等一百十家为旧门。委州检削。’坐免官。”   不逊。如孝武帝孝建三年,王僧达除太常,“意尤不悦。顷之,上表解职”。“侍中何偃以其(表)词不逊,启付南台”,僧达“坐免官”。   不奉诏令。如文帝元嘉二十一年,使持节、监豫司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