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题能力建模初析
古诗鉴赏题能力建模初析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每年高考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诗歌内容艰深,考生不太好懂的原因;还可能有命题难度较大,考生无法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的原因,除此之外,我想还可能跟同学在平时复习时,在诗歌鉴赏能力点考查方面还没有成功建模有关。这里笔者结合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就答题的规范和模式做一些解题指导。古诗鉴赏题常见的题型有: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特色型;炼字型;前人评价型。
一、分析意境型
(2013全国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寒冬里,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落寒鸦乱鸣,才遥望柴门踽踽独回(步骤一)。这是一幅沉郁苍凉的雪后暮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在中原未复,国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那种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 斋 独 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这首诗(某一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一般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但在古诗鉴赏题中,一般涉及到“描写和抒情”两种,如果考查“描写”这个点时,一般可以考虑描写的角度,比如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远与近、动与静、点与面、虚与实等,考查“抒情”这个点时,一般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我们一般说“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一般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喻)今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对比;白描;比兴;渲染;用典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设问,此外还有顶针、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韦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山月皎如烛”,将月亮比作蜡烛;“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步骤二)。韦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赵诗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特色
(20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申请表-模板.pdf VIP
- 宁夏枣泉电厂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简本.doc VIP
- 202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共1344题).pdf VIP
- (人教PEP2024版)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北京交通大学DSP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电话拨号音检测.docx VIP
- 妇产科规培年度述职报告.docx VIP
- 【庄歌】黄沙坪矿区生产实习.doc VIP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非谓语动词课件 (共49张PPT).ppt.pptx VIP
- 一种驱虫斑鸠菊提取物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杭州优迈SMART系统中文标示电气原理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