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司使职能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三司使职能剖析

北宋三司使职能剖析   [摘 要]三司使是北宋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长官,作为朝廷(政府)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三司使不仅具有处理三司日常事务的权力,还有经度军费、参议军政、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等权力,曾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司使;经度军费;参议军政;荐举官员;编撰会计录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志码]A      三司使是指主管盐铁、度支、户部三方面事务的财政长官。这一职官萌芽于唐末,确立于五代,完善于北宋。北宋时期,主管财政的三司使备受皇帝重视,“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于三司”[1](P466)。三司使总领天下之财赋,量入为出,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首脑,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史》将其职能总结为[2](P3807-3808):   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 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度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凡是与邦国财用相关之事,三司使几乎无所不统。苏辙曾说三司:“所领天下事几至大半。权任之重,非他司比。”[1](P916)北宋三司使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三司日常事务      三司使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的最高首脑,统领盐铁、户部、度支三部,三部以下又设立了二十余案。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三司设为二十四案:“兵、刑、胄、铁、商税、茶、课盐末盐、设、赏给、钱帛、发运、百官、斛斗、粮料、骑、夏税、秋税、东上供、西上供、修造、竹木、曲、衣粮、仓。”[3](P298)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并夏税、秋税为一,称为户税案;并东西上供两案为一;并竹木案归修造案;并仓案归衣粮案。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别置常平案,这时的三司共二十一案。上述诸案均为三司的职能办事机构,在三司使的领导下处理日常事务。   二十余案之外,三司使下又有一套直属机构,即诸子司,包括勾院、都磨堪司、主辖支收司、拘收司、理欠司、凭由司、开拆司、发放司、勾凿司、催驱司、受事司、马步军专勾司、河渠司、衙司等。诸子司不仅负责财政上监督、核算、防漏、补缺等事宜,还负责水利工程等建设事务。   三司中每一子司的职权,都涉及不止一案的事务,与二十余案的职掌纵横交错。三司使统一领导这些机构,总揽全国财政收支之大计,夺户部之权;兼管城池土木等建筑工程,夺工部之权;负责库藏、贸易、四方赋税、百官俸禄,夺太府寺之权。   三司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以上机构进行调整。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闰七月,“命盐铁使陈恕详定减省三司官局,(陈)恕请以理欠、凭由两司并归一司”[4](P2479)。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章??为三司使,曾经“废开拆司入三部”。熙宁八年沈括为三司使,认为“失关防点检”[5](P6640),又重置开拆司。   三司使领导的下属官吏众多,有三司副使、三司判官、三部副使、三部判官、子司判官、推官、巡官等官员;又有众多的吏员,史载三司有吏千余人[5](P437),即使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诏令三司裁减吏员的情况下,仍定留897人[3](P305)。另有三司大将、军将等武职人员,宋神宗熙宁七年下诏,大将、军将以1500为定额。[4](P5778)另外,从三司的宏伟建筑规模上,也能看出三司官吏之多;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新建成的三司官署共1 172区;宋神宗熙宁七年,三司遭遇火灾,烧毁的屋子达1 080间。[5](P2368,6256)    三司使具有升降裁减属官的权力。宋仁宗景?v三年(公元1036年),“上患三司吏员猬多,命中丞杜衍与三司使副择其能否而升降之”[6]。章衡为盐铁判官时,“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颖州”[2](P11007)。宋神宗熙宁七年,三司使章??“减罢都孔目官、勾覆官各一人”[4](P5782) ,通过裁减冗官来提高三司的行政效率。   总之,三司使需领导三司诸机构及众官吏,“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其不仅负责中央财计,又要干预地方财计;不仅负责财物出纳,还要负责财物监督;不仅要负责军器制造,还要负责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事务。简而言之,三司使在管理国家财政事务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二、经度军费,参议军政      北宋知谏院范镇言:“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2](P10784)这使人们产生三司使不知兵、不议军政的误解。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可以看出,三司使不仅负责经度军费,还经常参议军政。   三司使负责经度军费,调发军粮。宋太祖于建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