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初期党项内附初析
北宋初期党项内附初析
北宋初期估计有十余万党项民众先后内附于宋,这些内附党项集中分布在东起麟府、西到环庆的宋夏沿边地区。党项内附后,更加凸显了宋夏沿边地区农牧并举的经济形态;党项也出现了定居的趋势。由于党项内附引起宋夏沿边人口的增加,使大面积山地得到开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下游的黄河泛滥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北宋 党项 内附
作者杨蕤,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地址:上海市, 邮编200433。
据《隋书》、《旧唐书》、《旧五代史》等史籍的记载,党项族最初居于今川、甘、青三省交界的区域。唐贞观以后,吐蕃渐盛,一部分党项部落开始被迫内迁。学界关于党项内迁的著述颇丰,代表性的著述有:周伟洲的《唐代党项》;汤开建的《隋唐时期党项部落迁徙考》;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移民史》第三卷等。他们的研究基本上廓清了党项内迁的路线、时间、大致规模等问题。这些研究对隋唐五代时期党项的迁徙、分布状况有较为翔实的考论,但对于北宋初期党项迁徙状况及相关问题,则鲜有涉及。《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等史籍中的一些史料反映,北宋初期居于今鄂尔多斯及其缘边地区的党项部落不断内迁。虽然这一时期党项内附的规模和影响不及隋唐时期,但它使宋夏沿边地区的人口不断膨胀,居民结构、经济状况以及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拙文试图就这一历史现象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
笔者在检阅宋代文献如《宋史》、《长编》时发现,从五代始便不断有党项部落南迁依附于宋,这一现象在北宋初期尤为明显。 为便于讨论,兹将北宋初期党项内附的史实列表如下:
由于笔者在检阅文献中的遗漏以及史籍阙载,上表恐怕只是反映这一时期党项内附的一部分内容,但从中能够看出一些基本信息。吴松弟先生认为党项第一次内迁发生在隋代,第二次为安史之乱前,第三次为安史之乱后。由此,本文所讨论的党项内附当可看作是党项的第四次迁徙,也是党项从隋代以来迁徙的终结。可以看出,从北宋建国(960)到元丰年间(1078-1085)一直有党项内附,但相对集中的时段却在北宋建国到西夏建国(1038)之间。笔者就表中所提供的信息粗略统计,上述时段内内附的党项近400余族,12,000多帐,28,000多户,??28,000??多口。此外,还有一部分文献并没提供任何数据,因此内附的党项人口数字应不止于此。考虑到很难确定党项一族和一帐的标准人口数目,所以只能以户为单位估计内附党项的人口规模。若以每户四口人计算(史家一般以每户五口为标准,由于畜牧民族的核心家庭相对较小,故以四人计之),故在北宋建国到西夏建国这一时段迁入宋夏沿边地区的28,000户党项民众约有12万人。考虑到没有明确记载数据的文献以及一些史籍未载的情况,保守估计宋初至少有十余万党项民众迁入宋夏沿边地区。大量党项民众的迁入,使宋夏沿边人口得到较快增长。
史料反映这些内附党项民众多来自今鄂尔多斯及其缘边地区。中唐以来,今鄂尔多斯地区成为接纳内迁党项的主要区域,党项族取代粟特胡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有研究认为,党项两次大规模地迁徙后,大致有三十三万党项民众散布于“河曲”地区,即今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及长城沿线地带。时隔三百余年,到北宋初期,上述区域党项人口日趋繁盛。如《旧五代史》卷138《党项传》载:“(党项)其他诸族,散处沿边界上甚众,然皆无国邑、君长,故莫得而纪次云。” 以唐代前期鄂尔多斯地区有二十万党项民众这一保守数字为底数,按4‰(古代人口增长率一般为6‰-7‰,但畜牧民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故以4‰为准)的自然增长率计之,三百年后这里的人口规模至少翻了一番。因此,除去人口迁徙以及其他因素外,保守估计北宋初期鄂尔多斯地区至少有四十余万党项人口。目前所见内附党项的史料多为北宋麟、银、保安、环等沿边州县的官吏所禀报,可见宋夏沿边地带尤其是今陕北、陇东一线是内附党项最主要的输入地(北宋?~延路和环庆路)。宋人也曾讲:“延有金明、府有丰州,皆戎人内附之地。”亦是明证。
北宋初期党项为何纷纷内附?10到11世纪鄂尔多斯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我们无法彻底揭开这一历史迷团,但可以通过零星的记载做一些分析和判断。文献直接反映党项内附的情形大致有二:一是在北宋政府的武力干预下内附,主要是指通过武力征服的手段。这可以从上表中反映出来。又如嘉?v元年(1061)环庆路经略司言:“环州小遇等族叛,知州张揆以蕃官慕恩等九万七千余人往讨之,斩首一千一百,俘三十四人,羊、牛二千,余党各献马投降,即令依旧住坐。”二是党项部落自愿内附,党项内附多属后者。主要原因有:第一,北宋政府为了军事防御等诸多目的,通过给予土地、授予官职、馈赠钱物等优厚待遇来招诱党项归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