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陈蕙慈班别五甲合作伙伴成绩壹我们的家乡释迦最
姓名:陳蕙慈
班別:五甲
合作夥伴:
成績:
壹、我們的家鄉( 釋迦 ),最重要的產物有:
貳、水果-釋迦之名稱由來:冷子番荔枝與番荔枝
釋迦原產熱帶美洲,約400多年前荷蘭人引進台灣,它的形狀似荔枝原名為番荔枝,
又果皮突起的鱗目形似佛頭,因此家都叫它「釋迦」。
參、水果-釋迦之植物特性描述:
肆-1、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育苗:
釋迦屬番荔科,多年生半落葉性小喬木植物, 通常樹高3~5公尺,分枝細、密且低垂,以種子為繁殖工具。果樹種苗需培育一年方能移株種植,3至5年方可產釋迦
肆-2、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施肥;
農園堅持使用有機肥料,同時配合自行發酵25天的活菌液體肥料(釋迦的優酪乳),在果實成長期則使用米糠及三要素混合(鉀肥、磷肥、鈣肥)進行追肥,避免土壤酸化及土質硬化。長期使用下除可避免土質惡化外,同時可使土壤鬆軟、具保溼功能,更可使土壤蘊含更多有機物質及養份。
肆-3、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除草;
因使用有機肥及台東春夏溼熱多雨氣候,使果樹行間易生雜草、早期都是使用除草劑噴灑除草,近年來在農改場輔導推廣下,農場己全面使用割草機除草,全面停用除草劑噴灑,減少農藥使用,同時配合有機施肥,強化果園土壤活化,行成自然生態循環,讓割除雜草、落葉自然行成有機肥料,無農藥也增加土壤裡分他有機物質生物(如蚯蚓..)分化更多植物所需養份。
肆-4、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剪枝;土種的釋迦的枝條剪斷,只留下約60公分高的高度即可去前一段鳯梨釋迦的支條,每截含芽點,約五公分長即可. 把土種釋迦枝條上頭,切掉外皮一部分
肆-5、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授粉;
授粉 ─ 早期授粉是靠小蜜蜂,現階段是靠人工授粉 ,此時不分晝夜農民幾乎都在釋迦園裡當起人工小蜜蜂。人工授粉的釋迦果實較圓、著果率較高。
肆-6、水果-釋迦之栽植過程:套袋與農藥之使用:
於釋迦採收前一個月,將樹上每個釋迦果套上一個紙袋,主要為防止果蠅虰咬產卵(防有蟲)及採時農藥不殘留。
伍、水果-釋迦之生產季節
卑南鄉栽種土種釋迦與鳳梨釋迦為主,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為兩品種生產的主要季節。
每年釋迦產量受天氣影響甚大,夏季的颱風及開花期的焚風,都是減少產量的勁敵,其收成一年有兩期:
第一期:七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此時釋迦產期稱為正期(夏果)。第二期:十二月至一月,此期釋迦產量最大,稱為冬果。
陸、水果-
柒、水果-
捌、水果-釋迦之最佳賞味法:
玖、水果-釋迦之保存良方:
※註:再次提醒,要待釋迦完全熟軟後始可進入冰箱冷藏,不然,從冰箱取出後就不易熟軟了
拾、水果-釋迦之品種與改良品種有哪些,請上網找一找:
拾壹、水果-釋迦之心發現:
參考網站:
HYPERLINK .tw/plant/ .tw/plant/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HYPERLINK http://4plus.smartweb.tw/index.php?module=intromn=1 http://4plus.smartweb.tw/index.php?module=intromn=1
HYPERLINK / / 大粒釋迦
HYPERLINK .tw/teach/校園植物/釋迦/釋迦.htm .tw/teach/校園植物/釋迦/釋迦.htm
HYPERLINK .tw/plant/ .tw/plant/
.tw/plog/post/56/5252
http://skia.google.club.tw/
分享一:釋迦園中看到飛舞的螢火蟲
原先在復興航空擔任地勤的阿揚,由於喜愛自然又不忍讓住在台東的大女兒脫離大自然,遂與太太兩人一同返回台東生活。起初阿揚也跟著家人一同種植釋迦,但隨著種植經驗的增加,阿揚對於傳統的種植方法漸漸無法接受。傳統農人對釋迦總是噴撒大量農藥,即使已經套袋,噴撒農藥的次數依然頻繁;此外,為了因應消費者,農民也施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將每顆釋迦養得又大又甜,但阿揚卻不喜歡這種非自然的種植方式;因此在擁有自己的土地後,阿揚便開始執行自己的農地管理-安全用藥、有機肥,並且不使用殺草劑。
有一次他在釋迦葉上發現了大量蝸牛,因此他詢問了台灣的螢火蟲達人-陳燦榮和利嘉林道發展協會的前理事長許瑞明,兩位生態保育的達人都建議他可以用飼養螢火蟲的方式,讓螢火蟲除去蝸牛對釋迦的威脅,還能讓來到園區的遊客欣賞螢光點點。雖然阿揚曾因為不施用殺草劑而遭到家人的質疑,又因為不噴撒農藥而遭到鄰居農人的批評,但阿揚仍持之以恆的期望自己能種出自己的釋迦,並期待每年能看到螢火蟲在自己的釋迦園內飛舞,讓自己的釋迦園與利嘉林道的賞螢步道連為一線。目前阿揚仍繼續不斷的在培育螢火蟲中,我們期望未來遊客來到利嘉林道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