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缅怀先烈解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之旅缅怀先烈解析

红色景区,深思先烈 云昭通市罗炳辉将军故居及乌蒙回旋战旧址南 之 红色景区的定义 红色 hóngsè [red] 【引自《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景区 jǐngqū [scenic spot] 【引自汉典】 景区,是根据风景资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人观赏需求而将风景区划分成的一定用地范围。 具有一定的自然、历史资源,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探险、休闲、科考等服务的盈利性机构。 红色景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了迎合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是旅游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求。 二、为带动老区的经济发展,推荐红色旅游产业化。 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最大限度的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的必然结果。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红色教育需求。 红色景区的重要意义 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罗炳辉简介 罗炳辉,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抗日战争初期,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1946年4月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 罗炳辉故居简介 罗炳辉将军故居位于彝良县角奎镇阿都办事处偏坡寨。距昭通市彝良县城约5公里。1987年国家拔专款在原址 罗炳辉将军故居全貌按原貌重建土木结构草房3间,坐北向南。面阔13米,进深7米,面积120平方米,另划有保护范围2001平方米,修有文物标志碑等。1989年7月6日竣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是罗炳辉17岁离家从军前居住,陈列有罗炳辉在家时使用的生活用具。保护范围内有罗炳辉高祖罗凤鳌墓,父亲罗守清、母亲黄氏墓,妻子李风桂墓,以及《罗炳辉祭父文碑》。 乌蒙山回旋战遗址简介 乌蒙山回旋战[1] 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乌蒙山位于川滇黔边境,气候恶劣,条件艰苦。1936年2月下旬,为粉碎敌人在毕节地区歼灭红军的阴谋,面对敌军10余个师的尾追与侧击,红军二、六军团深入乌蒙山区。3月2日,部队集结于野马川,召开会议,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乌蒙山区,与敌展开回旋战。3月8日,红四师、红十七师在贺龙率领下在以则河一带伏击敌樊嵩甫先头部队,重创敌军600余人。3月12日,红军在镇雄以南哲庄坝一带设防伏击万耀煌部队。其后突破敌军的重重封锁,从敌郭汝栋、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进入奎香地区。在突出重围后,红二、六军团立即挥戈南下。28日,进占盘县县城。30日,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会议,也即“盘县会议”。会后,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乌蒙山回旋战是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著名运动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红军在乌蒙山同敌人进行千余里迂回,成功保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