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初析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初析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起步较晚,通过建构高效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科学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等,文化旅游产业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推进实施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及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如果我们能认真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去做,采取多元筹集发展资金、加大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措施,这样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指日可待。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资源富集
【作者】安丰军,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博士生、延边大学基础教育部副教授。吉林延吉,133002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176-00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西部民族地区列为重点扶持、强力推动的朝阳产业。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文拟以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西部民族地区已成为“旅游资源宝库”
西部民族地区涵盖西藏、贵州、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12个省(区、市),涉及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80个自治县和3个自治旗,辖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1%左右,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聚集于此。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随着西部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旅游业逐渐成为造福于民的朝阳产业。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环境迥异、景观独特和文化多样,从而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元素
有人把西部民族地区看作是“旅游资源宝库”,有高原雪山、江河湖泊、森林峡谷、溶洞温泉等自然旅游资源,地形地貌也以“险峻、独特、神奇、原始、生态”而著称于世。从现有自然资源来看,这里有珠穆朗玛峰、峨眉山、青城山、梵净山、哀牢山、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高山雪峰;有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邕江、红水河等大江大河;有桂林七星岩、重庆芙蓉洞、广西荔浦丰鱼岩、贵州织金洞、安顺龙宫等洞穴;有纳木错、抚仙湖、泸沽湖、滇池、洱海等湖泊;有黄果树、赤水、扎嘎以及黄龙寺等瀑布;有贵州息烽、遵义枫香和重庆南北等温泉;有西双版纳、九寨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峨眉山佛光、梵净山云海、贵州百里杜鹃等奇特景观。据前几年的统计,西部民族地区拥有自然文化遗产9处,已进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名录的有5处,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个,国家森林公园58个以及数百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拥有最佳旅游胜地12处,中国绝奇美景12处。可以说,上述以自然风光为表征的旅游资源具有差异性、唯一性、稀缺性和独特性特征,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二)人文资源中的文化元素
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别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其中,“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为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文资源。从现有资源来看,这里有云南元谋、广西甑皮岩、柳江人、贵州水城硝灰洞及黔西观音洞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场所;有四川乐山大佛、重庆大足石刻、云南石宝山等石窟或摩崖石刻;有都江堰、广西灵渠等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有云南崇胜寺塔、西双版纳曼飞龙白塔及四川大明塔等古塔;有“四渡赤水”、金沙江平渡口、飞夺泸定桥战役遗址等革命历史纪念地。据不完全统计,西部民族地区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处。上述人文资源同样对国内外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他们可利用节假日或利用休闲时问前来光顾这片神秘的土地。
(三)民俗资源中的文化元素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将近50个世居这里。各少数民族结合自身古老的生产、生活习俗创造了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事项,涉及生产形式、生活方式、民俗风情、节庆典礼、宗教信仰、音乐歌舞,等等。其中,“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现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的功能……等等”。上述富含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性等文化表征的诸多民俗事项,同样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不竭的动力。从民俗文化资源来看,这里有跳鼓、划船、赛牦牛等生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