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的未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管的未来

歷史實證-官音 職業亂彈班的演出活動與興衰,缺乏明確的史料記載。 《台灣外誌後傳》之<平海氛記>:「荷駐台長官但潑一,若有事務,必問通事何斌……家中造下二座戲台,又使人入內地,買二班官音戲童及戲服,若遇朋友到家,即備酒席看戲或小唱觀玩。」 這項文獻的可靠性若能證實,它可能成為北管最早傳入台灣的有力證據。 「爾後,鄭成功幕僚沈光文,為民眾娛樂,從中國南部招聘戲班到台演出,於是江浙、福建泉州、廣東潮州陸續有劇團來台演出。最初的演出中心,是在台南,漸漸向南北普及。」 這項有關戲班演出的記載,則可從其它相關資料中,獲得較確定的證實,但仍無法與北管劃上等號。 實證的材料 台灣現存的北管子弟館閣文物、活動等,是研究北管歷史比較可靠的依據。 台灣最古老的北管子弟團體─彰化梨春園,開館至今已近200年,並早在一百多年前子弟就開始學習亂彈。得知,北管在台灣發展至少有近200年的歷史。 相較於南管 經濟成本較低,適於常民娛樂,因此分布極廣闊,幾乎遍及臺灣的漢人社會。 昔日以北部的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三重市、板橋市,中部的台中市、豐原市、彰化市、鹿港鎮,南部的台南市等地最為薈萃。 民俗功能較廣,除如南管般作為有閒階層的娛樂外,利用它的曲目以展演謀生之職業班社頗多。如:以戲劇表演之亂彈班;以唱腔班演的掌中戲班、傀儡戲班;以鼓吹樂為主之各式陣頭吹、八音班等。 北管系統的音樂音響宏亮,曲調高亢,節奏流暢,音樂風格很能展現臺灣鄉間熱情洋溢、喜愛熱鬧的民風。 北管的樂理 音階:一般來說,扮仙戲的唱腔、鼓吹樂中北曲的部份,多用七聲音階。福路戲、西皮戲或絲竹樂曲(弦仔譜)多用五聲音階。 速度:一般用「緊板」、「慢板」、「快板」來區分不同速度。因唱腔板式與速度有關,這三種名詞實際上也是不同唱腔的名稱。 拍子 自由板(散板):節拍自由,如福路戲中的「彩板」、西皮戲中的「導板」、鼓吹樂中的「引」類曲牌(《醉花蔭》、《新水令》等)。 一板三撩:板是每小節第一拍,屬強拍子,撩是弱拍子上的音。這種形式相當於四四拍子。 一板一撩:一個「板」之後接著一個「撩」的二拍子形式。 有板無撩:指連續拍的一拍子形式。 調門 唱奏時,決定調高及宮調系統的方法。北管音樂由於包括的樂種較多,定調門的方式也較多樣。 鼓吹樂-以主奏樂器嗩吶定調:以嗩吶音孔全閉時的音定為調高,並以該音名為調名。如:嗩吶音孔全閉時,若所得音為士(La),稱為士管。 福路戲曲-以主奏樂器椰胡的定絃來定調:將椰胡的兩根弦,調成為合尺(Sol Re),成五度曲調音程定絃。 西皮戲曲-以主奏樂器京胡的定絃來定調:京胡的兩根絃,調為士工(La Mi),成五度曲調音程定絃。 二黃唱腔:調門定為合ㄨ(Sol Re)。 譜 北管譜很多,有吹譜(用於各種吹場)、絃譜(用於戲曲唱腔)、過場譜(過場音樂)等。 相較於南管譜,北管譜較短,旋律鮮明,速度也快很多。 搭配鑼鼓的靈活轉換變化,聽起來內容豐富,主要是因吹譜可變奏(因嗩吶的全按音轉換,調式與音高同時變化)。 記譜法 傳統北管教學系統雖以口授為主,但記譜仍是流傳的重要方式之一。 傳統的記譜,是以手抄本記錄樂曲的理論和方法來輔助教學。 北管的記譜法屬於工尺譜體系,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個字表示音階中音級的音。 譜式採直寫方式,拍子記號寫在工尺右側。 以小圓圈或點表示板位,略似引號的符號表示腰板。有的抄本以小圓圈表示板,頓號表示撩,三角形表示腰板。 工尺譜 念唱法 「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個字,配合相對的音高唱出來。 加單聲辭唱法:每個歌辭出口後,即加上與該辭無關的聲音(如:開口之a音,或細口之i音),使形成或高亢或婉約的風格,以北管古路戲曲為代表。 理論上北管有七個調,無論以何調演奏或演唱,工尺譜的音程關係不變。 相對的音高 合 士 一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伬 仜 (以C調為例) 似ㄕㄨ ㄨ,似ㄑㄧㄝ 北管的未來 國立藝術學院於1995年創辦的傳統音樂系,首次將生根於台灣人生活中的北管及南管納入正規教育體系。 目前,除北管耆老葉美景先生、林水金先生、王宋來先生之外,還有多位北管俊秀參與教學,致力於系統教材的建立、嚴格徹底的教學,並以重建北管人文精神和寬宏的世界觀為教學目標之一。(馬水龍、呂錘寬/1993) 課本的北管 臺灣音樂史/呂鈺秀/五商圖書出版 明鄭及清領時期(1662-1895):p.75 日劇時期(1895–1945):p.116 二次大戰後(1945–1987):p.160 北管音樂系統:p.409–449 狹義的北管:p.410 廣義的北管:p.444 台灣音樂史初稿/許常惠/全音樂譜出版 p.179-184 北管戲的譜、工尺譜:p.191-195 音樂 松山北管梨明社練習片段 唱曲片段1 唱曲片段2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