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财政思想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謇财政思想初析

张謇财政思想初析   [摘 要]张謇对清末民国时期的财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财政思想,体现了儒者情怀和以民为本的宗旨。他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财政政策,把国家财政建立在经济繁盛、人民富庶的基础之上,强调要体恤民艰,反对横征暴敛,认为政府在厉行节约的同时应切实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思想对克服当时的财政困难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做好财政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张謇;财政思想;地位;方法。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5 ― 0067 ― 04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一个崛起于东西方之间、处于过渡时代的历史人物。胡适称之为“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说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1〕P3他曾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和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他关注社会现实,心系百姓疾苦,矢志拯救民族危亡,进而实现国家富强。他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情,勤于思索和探究,在融汇古今财政理论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我国的财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阐发了自己对财政问题的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财政思想。对此学术界尚无人论及,笔者拟从其论著入手爬梳整理,就其关于财政的地位和原则、关于开源和节流的思路和方略等方面的思想进行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   财务为庶政之母。任何公共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张謇对财政的重要性有着特别清醒的认识,把它比喻为人的血液,说“财者,譬之人身,犹精血也。精血枯竭,命且随之”,〔2〕卷一P1强调它是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前提,“国无政不理;政非财不举。”〔2〕卷一P117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创巨痛深,实与亡国无异”〔3〕 卷五P2289,清政府认识到不能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了,被迫改弦更张、施行新政。张謇认为,财政是兴办一切事业的先导,对于实行新政、加强国防、发展教育、推进政治民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说“要政待举者无穷,尤要者尤宜亟举;言其表则海军尤要,言其里则地方自治教育费为尤要。然非有财政之预备,则一切且无从而举,何有于兼筹表里也?”〔2〕卷一P116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问题成为困扰革命党人的难题之一,也是左右民初政局的一个关键要素。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对前途充满期待,以为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时机即将到来,百废待兴;另一方面,内忧外患尚未消除,经济凋敝,而传统财政来源或被民国政府免除,或被地方各省截留,关税、盐厘等重要财政收入又把持在帝国主义手中。中央财政匮乏已极,军政费用极端困难。当时南京十余万军队军费没有着落,嗷嗷待哺,伙食从干饭改为稀粥,以后连稀粥也难维持,以致军队面临哗变的危险。辛亥革命后,建立临时政府迫在眉睫,各方均希望张謇能出任财政总长,张謇以“实不敢以全无把握之事滥竿充数”推辞〔2〕卷一P234,(后被推为实业总长)张謇认为,当时的中国国家不统一,而外患日亟,“中国第一急务,不外整理财政。苟得整理财政,增加收入,中国前途不必忧矣。”〔2〕卷一P226显然,开辟财源,重振财政实为当务之急。   二   张謇认为,做好财政工作必须贯彻以下重要原则:   一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或做法。他说“财政之要,须审度国家政治历史、人民生活程度以为衡。若强援欧美强国取民之制,以组织不完全之法,施之观念不同、救死不赡之人民而责以担负,削足适履,所伤实多,未见其有济也”〔2〕卷一P117。也就是说,在中国税种的选择、税率的高低都要考虑到具体国情,而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做法。   二是在财政工作中应实行仁政,轻徭簿赋,省事安民,与民休息,反对横征暴敛、苛政扰民。他赞赏汉初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这是因为,一方面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一种极为高明的统治思想,曾使社会安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如汉初的“清静无为”催生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另一方面,清末政府乱作为的结果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相反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官员借机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对此深恶痛绝。1903年,张謇东游日本进行了考察。考察给张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政府深谙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之道〔2〕卷6p483,给予企业比较宽松、自由发展的环境,不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他借用“土烦则草木不生,水烦则鱼鳖不长”的古训,认为苛政以惠民始,以害民终,绝非仁者所当为,“是以扰而烦之者祸之矣,于何云福?夫以国利民,福为名始,而以国害民,祸为实终,仁者不为也。”〔2〕卷一P281而且如果一味征敛,则“民必不堪命”,势必导致政局的动荡。   三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