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原音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载中原音韵

中原音韻 PAGE \* MERGEFORMAT 21 本文档下载自 更多资料,请登录网站查询 最后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4日 中原音韻 《中原音韻》韻譜分十九個韻部,每個韻的韻目用兩個代表字表示。韻目分部不論聲調。每個韻部下包括平、上、去韻字,平聲分為陰、陽,上、去不分,入聲字分別附於平、上、去聲之後。 同一聲調的字分為各個不同的同音字組,或稱小韻。每個同音字組用一個常用字打頭,字組內的字聲母、韻母完全相同。字組之間用空格隔開。 按:原書僅收錄韻字 5866 个,與《佩文韻府》及《康熙字典》所載字數都大有差距。故此 HYPERLINK / 搜韻網根據讀音相同則韻部也相同的原則,增補韻字 10838 个,以供參考。 提要 臣等謹案,《中原音韻》二卷,元周德清撰。德清字挺齋,高安人。是書成於泰定甲子,原不分卷帙。考其《中原音韻》起例以下,即列諸部字數。正語作詞起例以下,即列作詞諸法。蓋前為韻書,後為附論,畛域顯然。今據此釐為二卷,以便省覽。其音韻之例,以平聲分為陰陽,以入聲配隸三聲,分為十九部。一曰東、鍾,二曰江、陽,三曰支、思,四曰齊、微,五曰魚、模,六曰皆、來,七曰真、文,八曰寒、山,九曰桓、歡,十曰先、天,十一曰蕭、豪,十二曰歌、戈,十三曰家、麻,十四曰車、遮,十五曰庚、青,十六曰尤、侯。十七曰侵、尋,十八曰監、監,十九曰廉、纖。蓋全為北曲而作。考齊、梁以前,平、上、去無別。至唐時,如元稹諸人作長律,尚有遺風。惟入聲則各自為部,不叶三聲。然如《檀弓》稱君辱與彌牟之弟遊,註謂文子名木,緩讀之則為彌牟。又古樂府《江南曲》以「魚戲蓮葉北」韻「魚戲蓮葉西」,註亦稱北讀為「悲」。是以入叶平,已蒙於古。又《春秋》「盟於蔑」,《穀梁》作「盟於昧」。《春秋》定姒卒,《公羊》作定弋卒。是亦方言相近,故上、去、入可以轉通也。北音舒長遲重,不能作收藏短促之聲。凡入聲皆讀入三聲,自其風土使然。樂府既為北調,自應歌以北音。德清此譜,蓋亦因其自然之節。所以作北曲者沿用至今,言各有當,此之謂也。至於因而掊擊古音,則拘於一偏,主持太過。夫語言各有方域,時代遞有變遷,文章亦各有體裁。三百篇中,東陽不叶。而孔子象傳以中韻當,老子道經以聾韻盲。此參用方音者也。楚騷之音,異於風雅。漢、魏之音,異於屈宋。此隨時變轉者也。左思作三都賦,純用古體,則純用古音。及其作《白髮賦》,與《詠史》、《招隱》諸詩,純用晉代之體,則亦純用晉代之音。沈約《詩賦》皆用四聲,至於《冠子祝文》則化字乃作平讀。又文章用韻,各因體裁之明證也。詞曲本里巷之樂,不可律以正聲。其體創於唐。然無詞韻,凡詞韻與詩皆同。唐初回波諸篇,唐末《花間》一集可覆按也。其法密於宋。漸有以入代平,以上代平諸例。而三百年作者如雲,亦無詞韻。閒或參以方音,但取歌者順吻,聽者悅耳而已矣。一則去古未遠,方音猶與韻合,故無所出入。一則去古漸遠,知其不合古音,而又諸方各隨其口語,不可定以一格。故均無書也。至元而中原一統,北曲盛行。既已別立專門,自宜各為一譜。此亦理勢之自然。德清乃以後來變例,據一時以排千古,其傎殊甚。觀其瑟註音史,塞註音死。今日四海之內,寧有此音,不又將執以排德清哉?然德清輕詆古書,所見雖謬。而所定之譜,則至今為北曲之準繩。或以變亂古法詆之,是又不知樂府之韻本於韻外別行矣。故今錄存其書,以備一代之學,而並論其源流得失如右。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原序 樂府作而聲律盛,自漢以來然矣。魏、晉、隋、唐,體製不一,音調亦異。往往於文雖工,於律則弊。宋代作者,如蘇子瞻變化不測之才,猶不免“製詞如詩”之誚;若周邦彥、姜堯章輩,自製譜曲,稍稱通律,而詞氣又不無卑弱之憾。辛幼安自北而南,元裕之在金末、國初,雖詞多慷慨,而音節則為中州之正,學者取之。我朝混一以來,朔南暨聲教,士大夫歌詠,必求正聲。凡所製作,皆足以鳴國家氣化之盛。自是北樂府出,一洗東南習俗之陋。大抵雅樂之不作,聲音之學不傳也,久矣。五方言語,又復不類:吳、楚傷於輕浮,燕、冀失於重濁;秦、隴去聲為入,梁、益平聲似去;河北河東,取韻尤遠;吳人呼“饒”為“堯”,讀“武”為“姥”,說“如”近“魚”,切“珍”為“丁、心”之類,正音豈不誤哉!高安周德清,工樂府,善音律,自著《中州音韻》一帙,分若干部,以為正語之本,變雅之端。其法:以聲之清、濁,定字為陰、陽,如高聲從陽,低聲從陰,使用字者隨聲高下,措字為詞,各有攸當,則清濁得宜,而無淩犯之患矣;以聲之上、下,分韻為平、仄,如入聲直促,難諧音調成韻之入聲,悉派三聲,誌以黑白,使用韻者隨字陰、陽,置韻成文,各有所協,則上下中律,而無拘拗之病矣。是書既行,於樂府之士豈無補哉?又自製樂府若干調,隨時體製,不失法度:屬律必嚴,比事必切,審律必當,擇字必精。是以和於宮商,合於節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