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毕业论文.docVIP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 专 业 : 植物保护与检疫 与检疫专业 本科论文 植物保护与 检 疫本科论 植物保护与 检 疫 本科论文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 Shallow re-debate bollworm prev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目录 摘要……………………………………………………………………………………(1) 1棉铃虫的规律………………………………………………………………………(1) 1.1棉铃虫介绍………………………………………………………………………(1) 1.2棉铃虫生活习性…………………………………………………………………(1) 1.3为害症状…………………………………………………………………………(2) 1.4棉铃虫发生规律…………………………………………………………………(2) 2棉铃虫综合防治……………………………………………………………………(2) 2.1防治………………………………………………………………………………(2) 2.2生物防治…………………………………………………………………………(3) 2.3成虫诱杀技术……………………………………………………………………(3) 十一、2.4化学防治………………………………………………………………………(3) 十二、3棉铃虫的注意事项及防治经验…………………………………………………(3) 十三、3.1注意事项………………………………………………………………………(3) 十四、3.2防治经验………………………………………………………………………(3) 十五、参考文献……………………………………………………………………………(4) 十六、致谢…………………………………………………………………………………(5)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 摘要:棉铃虫,又名钻心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我国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虫种,多年来为害十分猖撅。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使棉铃虫越冬其数逐年积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棉铃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场所。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农田生态失去了平衡。加之,棉铃虫本身抗药性的增强,诸多因素导致了棉铃虫的发生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农场12连6000余亩地,由于棉铃虫造成的损失就达7万余公斤籽棉,平均蛀铃率1.2%。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首先要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变化规律,根据新的发生动态,采取新的测报技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防治技术上要协调运用各项综防措施,构造一个有利于益虫生长而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综合环境体系。 关 键 词: 棉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1棉铃虫的规律 1.1棉铃虫介绍 棉铃虫俗称桃虫、青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棉花的重要害虫,常造成幼蕾脱落、烂铃等,严重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雌蛾多赤褐色或灰褐色;雄蛾多绿褐色或青灰色。复眼球形、绿色。前翅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呈波纹状,外横线很斜,与亚缘线皆呈波浪状,两线间灰色,外缘有7 个黑点,肾形纹、环形纹暗褐色。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 个相连的白斑,斑与缘毛间有褐色隔开。卵高0.55毫米,宽0.48毫米,近半球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将孵化时有紫色斑。幼虫一般有6龄,有时也有5龄。成长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黄褐色,有褐色网纹,体色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等,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气门上线可分为不连续的3~4条,其上有连续白纹;体表满布褐色和灰色小刺,长而尖;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前胸侧气门前下方的1 对毛的连线穿过气门或气门下缘相遇。蛹长14--23.4毫米,宽5--6毫米,纺锤形,初为绿色,渐变为黄褐色,近羽化呈黑褐色,有光泽。腹部末端有1对臀刺,刺基部分开,腹部第5~7节有7~8排稀而大的马蹄形刻点,滞育蛹化蛹后3-4天,眼面可见斜行黑点4个。 1.2?? 棉铃虫生活习性 棉铃虫属杂食性害虫,棉铃虫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农作物花蕾期与发蛾期是否吻合以及作物长势的好坏。一般来说,水肥足、密植、蕾花铃多的棉田虫口密度大,集中棉区比分散棉区发生重,有密源棉花较无密源棉花受害重。棉铃虫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气温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羽化的迟早和产卵活动,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棉铃虫成虫有日伏夜出、趋向蜜源植物和光源及化学激素的习性,成虫羽化在上半夜最盛,羽化后部分当晚交配,2天后产卵,雌蛾产卵数量与摄取的蜜源营养有关,一般产卵 500粒以上。根据2004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