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剖析123例.docVIP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剖析123例.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剖析123例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剖析123例   摘 要 目的:探索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辨证规律与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通过对12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照中医内科学第5版教材进行证候分类,分析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等相关因素的关联度。结果:心虚胆怯型心悸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各类型心悸与性别无关,心虚胆怯与心脾两虚型多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程越长,心悸虚证越多,而在心悸实证中,病程越长心脉瘀阻证越多,痰火扰心型随病程延长而减少。   关键词 快速性心律失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证候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78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颤动等。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目前在临床上对此类疾病大多数采用西医治疗,其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大,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而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正确的辨证,探索其相关相规律,对快速而准确地辨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纳入与排除标准:中医诊断依据:⑴病名诊断:①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精神紧张,心悸不安。②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③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④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⑤血常规、血沉、抗“O”、T3、T4及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测血压等有助明确诊断。⑵证候分类:①心虚胆怯: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②心脾两虚: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③阴虚火旺: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④心血瘀阻: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⑤水气凌心: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⑥心阳虚弱:心悸动则为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⑦痰火拢心:心悸不宁,心胸满闷,口干口腻,痰黏黄稠,头晕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纳入标准:属于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朴动、颤动等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者。   中医排除标准:①肺胀、哮证、喘证等肺系疾病伴有心悸;②厥脱、中风、高热等其他疾病伴有心悸者。   西医排除标准:①非心脏疾病所致心动过速。如失血,高热等。②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心功三级以上者。③急性心肌梗死所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④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晕厥者。   方法:对2009~2011年住院与门诊观察病历,按照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共计收集病例123例,根据《标准》进行证候分类,分别与年龄、性别、病程、西医疾病等进行统计对照。其中年龄按16~40岁、40~60岁、60岁以上。病程0~6个月、6个月~1年、1~3年、3年以上。   123例患者中,男67例,女58例,年龄16~85岁,病程1天~30年,冠心病30例,高血压病21例,病毒性心肌炎25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病例47例。   结 果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型与年龄、性别等进行对照时,发现心虚胆怯证多出现在16~40年龄组,占心虚胆怯型心悸总数的近70%,心脾两虚型心悸在16~60岁占绝大多数,60岁以上则少见。其余各型心悸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经对照,各型心悸与性别无明显关联。见表1。   各型心悸与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心虚胆型心悸、心脾两虚型心悸多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而其余各类型心悸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见表2。   各型心悸与病程长短的关系,病程越长虚证型心悸的病例越多,尤以水气凌心型比较突出。在实证型心悸中,心脉瘀阻型心悸病程越长,病例越多,痰热扰心型心悸中,病程越长,病例越少。见表3。   收集有效病例123例,各型心悸总数之和大于123例,缘于有些病例不能单纯归于某类,而是虚实夹杂,两种以上病机类型兼见。   讨 论   心悸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多数医家经临床研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及先天禀赋不足、大病久病失养等,导致机体出现虚实两大证候。实证多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经郁火等;虚证多为气阴两虚、阳气虚衰、阴血不足等。实证心神扰乱而动,虚证心失所养而悸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此外,虚实二者又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其具有虚实夹杂、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病理特点。在本文中,各类型心悸的病例总数大于所收集的病例总数,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