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剖析.docVIP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剖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剖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注重启发,培养自主探究信心;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让他们的思维不断提升,让自主探索得到延续。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成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情境,把问题蕴涵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1.1揭示矛盾,设疑生趣   在静态的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生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念而未能”,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采用比赛激励法,教师先出示两组题,让学生分组计算,其中一组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如25×36,另一组是和它相对应的体现简便运算过程的连乘算式计算,如25×4×9,计算结果两组同学都相同,但计算速度却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顺势启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到下一步的探索中去。   1.2制造悬念,引发兴趣   思源于疑,有了疑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产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强烈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都迅速地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并通过学生计算证实老师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如此连续经过几个回合,学生感到奇、绝、悬、疑,于是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2注重启发,培养自主探索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索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务难度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问,这也就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脑思考;其次是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能急于包办代替,而应问一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角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探索的信心。   3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还需要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探索的新型教学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类比、想象等,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的源泉。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引入阶段,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再用8根小棒摆三角形,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知道分物或摆图形往往有两种结果,从而引出余数概念,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次是圈点子,15个点子,3 个1份,有几份?4个1份,有几份?还多几个?5个1份、6个1份……呢?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弄清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第三次操作是例题教学中,“20个乒乓球,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师生讨论后列式:20÷6=3(盒)……2(个)。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列式:21个乒乓球,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22个、23个呢?这次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便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接着师追问:“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乒乓球就还可以再装一盒,从而轻松得出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三次操作,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指导到位,充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