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地理学报.PDF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地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地理学报

第73 卷第7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3, No.7 2018 年7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July, 2018 1990 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 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 1, 2 1, 2 高 超 ,王随继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摘要:黄河第一湾的网状河型因其砾石质的河床质而与砂床质网状河明显不同,但是其具体 的冲淤特性、河道与河间地的稳定性等是否与砂质网状河具有相似之处,尚待揭示。以齐哈玛 乡主河道长约为12 km 的砾石质网状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1 年、2013 年和2016 年 共4 期Landsat 遥感影像数据和2011 年与2013 年两期Google Earth 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结合野 外采样观测分析其1990-2016 年间的平面形态变化与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砾石质网状河整体 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众多分支河道与河间地无明显冲淤现象。网状带面积仅增加2.43% ,陆地 与水体面积比例接近1∶1;网状带部分小型河间湿地及河间岛屿呈现碎片化现象,导致河间湿 地个数逐渐增加,最大增加率为62.16% 。河道主流线长期左右迁移交替变化,且变化率相对稳 定,受主流线迁移的影响,主河道内部河间岛屿形态变化较大,其河岸变化率为5 m/a 。网状河 众多支河道非常稳定,平均河宽变化率仅为1 m/a 左右。河岸沉积物以细砂或粉砂为主,黏土 含量较高,粒度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这与砂质网状河流河岸以泥质沉积物为主略有不同,但河 岸及河间湿地茂密的植被保护了众多分支河道免受侵蚀、维持了河道的稳定性,这也是砾石质 网状河流体系具有高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砾石质网状河;网状带;河间湿地;主流线;沉积物;黄河 DOI: 10.11821/dlxb201807013 1 引言 近年来网状河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相互连通且稳定的多河道体系是区别于其他 [1-3] [1] 河型的典型特征 。1968年,Schumm 第一次将网状河流与辫状河流区别开来,认为网 状河是因水流输沙力小形成的河床沉积,进而导致河道分汊,是发育在冲积平原上的较 为稳定的低比降多河道系统。Rust[2]应用河道分汊指数和弯曲度将网状河划分为一种新河 [3] [4] 型,但这种半定量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Smith 等 对网状河做了更细致的阐 述:网状河流是由发育植被的河间地分开的、比降较小、中等弯曲、相互连通的河道组 [5- 14] 成的稳定的多河道体系。之后,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都对网状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研 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地貌方法,包括依据沉积物搬运方式、沉积速率和平面形态等对 河流进行分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数学的发展,河网研究的数学模拟逐渐出现。 收稿日期:2017-06-05; 修订日期:2018-03-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No 作者简介:高超(1992-), 男, 山东菏泽人,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河流地貌学。E-mail: gaoc. 15s@ 通讯作者:王随继(1966-), 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