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乡土文化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横县乡土文化剖析

横县乡土文化剖析   [摘要]横县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的县份。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横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茉莉文化、红色文化等代表性文化为载体,开展了“印象茉莉,美丽横县”校本课程教学与实践,旨在带领学生一起去叩开古韵尘封的横县大门,传承地方史文化,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横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茉莉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090086   一方水土,抚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繁衍一方文明。一个地方的百姓在历史长河之中创造、传承的文化是他们生活现状、精神现状的根源,也是事关其未来发展的非物质力量。对于一个地域来说,发掘、研究、整理地方历史文化,剖析历史文化特色,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活跃地方文化,培育人文情怀,凝聚地方精神,乃至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发展,都十分重要。横县,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的县份。经深入发掘,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横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茉莉文化、红色文化等代表性文化为载体,开展了“印象茉莉,美丽横县”校本课程教学与实践,旨在带领学生一起去叩开古韵尘封的横县大门,传承地方史文化,提升时代中学生人文素养,让横县人知道横县,让横县人推介横县,为横县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培养二高人“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的家乡情感品格,使二高学子成为“传递花都正能量,宣传横县好形象”的典范代表。   一、历史文化:吸收发扬外来文化,酿就千年古邑的厚重韵味   横县历史悠久。据《横县志》记载,横县建置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而在横县西津竹坑和平朗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骨器和粗陶器更是表明,在距今约6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文明的繁衍了。横县属百越地,历史上属蛮夷之地,文明的发育自然比不上发达的中原和江南等地区。在考察横县本地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横县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文化遗存,大多是吸收及发扬外来文化而形成的。纵观历史,名官名将、骚人墨客因各种缘由到达横县的,历史上也颇有记述。汉代马援、费贻,三国陆绩,唐朝杜正伦,宋朝秦观、王嗣宗、杜杞,明代吴时来、徐霞客等都曾到过横县,为这一千年古邑增添了诸多历史的亮色。横县充分吸收并发扬了这些外来杰出人士带来的先进文化,吸收为己所用,沉淀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典型代表主要有三例。   (一)伏波古庙繁盛千秋   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奉命南征交趾,曾驻扎横州(古横县),为本地带来安宁,并疏浚了郁江航道。横州人民感其功德,于东汉建亭三年即公元170年,在离县城36公里的大王岭乌蛮滩边始兴建伏波庙,距今已有1800多年。原庙有三进,有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祭坛亭、中殿、后殿七大部分,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千百年来,横县人民对伏波庙虔诚供奉,悉心保护、修缮和扩增。现存的伏波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除后殿、祭坛亭在“文革”中被毁外,其余部分基本保存完整。千百年来,伏波庙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和厚重的历史韵味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历代名人如明代的徐霞客、王守仁、解缙、董传策、吴时来,清代的程光祖、陆荣廷,民国的李宗仁等也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遗迹,发古幽思,或赋诗,或撰联,或题匾,或刻碑,更给伏波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意蕴。时至今日,横县伏波庙仍是珠江流域历史最悠久、规模及影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伏波庙。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伏波庙诞,横县周边数十个县的群众,乃至港澳同胞以及越南友人,云集而来朝拜祭祀,盛况空前。   (二)海棠乐章传颂不息   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因卷入新旧党之争,屡次遭贬,一度被贬到横州编管(宋代对获罪官吏的一种处罚,即获罪者只能在限定的地方居住,由地方官员管辖约束,不得自由行动),为期一年多。在横州期间,秦观不问政治,每日或是开馆授课,传经讲学,培育桃李,传播文化,或是游山玩水,饮酒作诗,留下了“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醉乡广大人间小”等脍炙人口的词句,横州也因此生辉。横县人民对秦观始终推崇有加,除了海棠桥,还修建了淮海祠、淮海书院、怀古亭、海棠亭。横县古八景的“海棠暮雨”“紫水呈祥”“槎亭秋眺”也均与秦观“海棠”词句相关,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棠文化。在秦观曾贬游过的地区中,对秦观的爱戴推崇而形成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无有过横县之者。到了当代,海棠文化更是得到发扬光大,横县不仅修建了“海棠历史文化公园”,还创作了大型粤剧《海棠亭》,“复活”了秦观在横县的历史。2011年,《海棠亭》荣获“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这也成为发展因文化而增色,文化因发展而繁荣的典型事例。   (三)应天禅寺名起建文   相传,靖难之役后,明朝建文帝南逃,四海云游,经湖、蜀、滇、闽进入广西横州,在横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