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剖析

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剖析   摘 要:为避免星天牛对苗木的危害,减少林业在种植上的经济损失。本文在现有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星天牛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通过试验探究,总结出在沿海地区控制与防治星天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   1 星天牛的寄主与特征   1.1 星天牛的寄主   星天牛的寄主很广泛,可危害19科29属48种。主要寄主:木麻黄、杨、柳、榆、刺槐、核桃、桑树、红椿、楸、乌桕、梧桐、相思树、苦楝、悬铃木、母生、栎、柑桔及其它林果植物。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体长19~60mm,宽6~13.5mm,黑色,略带金属光泽。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色和部分蓝灰色细毛,但不形成斑纹。触角仙节端疤关闭式,第1~2节黑色,其它各节基部有淡蓝色毛环,一般占节长的1/3,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无明显毛斑,中瘤明显,两侧具尖锐粗壮突起,小盾片一般具不明显的灰色毛,有时较白,或杂有蓝色。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每翅具大小白斑约20个,排成5行,第1、2行各4个,第3行5个斜行排列,第4行2个,第5行3个。斑点变异较大,有时很不整齐,不宜辨别行列;有时靠中缝的消失,第5行外侧斑点常与翅端斑点合并等等,至每翅约剩15个。雌虫较雄虫体阔,前者触角超出身体1~2节,后者超出4~5节。   1.2.2 卵。椭圆形,长约5mm,白色。   1.2.3 幼虫。体长25~60mm,乳白色,头部褐色,臀部淡黄色。前胸背板“凸”字形纹上方有两个飞鸟形纹,气门深褐色9个。   1.2.4 蛹。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体长与成虫相似。   2 星天牛防治技术   星天牛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严重破坏了疏导系统,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给林业尤其是人工林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星天牛生活场所隐蔽,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寻找繁殖场所及交配活动,大部分时间均在树皮下、韧皮部、木质部等隐蔽生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星天牛的早期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费时、费力、污染重。随着研究的深入,抗性育种、生物防治、生态林建设成为研究的重点,其综合防治技术的措施也日益完善。   2.1 星天牛预测预报技术的应用   根据星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制定害虫发育进度表并进行期距法预测各虫态的发生期,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精度。蛹发育有效积温测定结果,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13.9±1.57℃,有效积温为143.29±36.4日度。根据蛹的发育起始温度和有效积温,可预测成虫发生高温期。以林龄、林分郁闭度、林分组成、林相、立木基径5个因子构建星天牛发生量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该模型在气象因子正常年份对林分幼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经检验精度达94.88%。   Y=0.3952-0.1864X1+0.0698X2+0.0956X3+0.0675X4-0.0475X5   成虫的发生期与木麻黄发育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根据木麻黄开花始期预测星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预测误差为1~2d。   2.2 常规化学防治   作为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蛀干害虫,结合星天牛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进行防治有更为有效的实践意义。   星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后回复活动至成虫羽化出洞需总平均日积温1200℃左右;成虫羽化出洞高峰日与木麻黄开花盛期相吻合;用日积温法与物候期观察法均可预测星天牛成虫羽化出动高峰期;经过实测,成虫羽化孔分布在原产卵刻槽上方25cm距离以内的概率为100%。经6种方法比较,40%氧化乐果乳油加煤油(1:4)在产卵刻槽上方涂25cm宽的药环,防治将要羽化出洞的星天牛成虫效果达90%以上。造林后第3年为防治重点年,3~6年为防治区间年。并考虑到林间有15%星天牛个体为3年2代模型,故防治周期为2年;由于星天牛成虫羽化出洞高峰期短,高峰日明显,故以成虫期防治为佳。   喷洒25%菊乐合酯或40% SN—851乳油1500倍液杀卵和幼虫,用80%敌敌畏、90%敌百虫、40% SN—851乳油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溴氰萄酯乳油2500倍液,注入通气孔可获得90%的防治效果;用百部的块根堵塞通气孔,获得80%左右的防治效果,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薛东等发现磷化铝片塞孔熏杀的方法效果很好,其杀虫效果即可达到100%。   2.3 苦楝与农药联合诱杀星天牛   将星天牛引诱到某一地点,进行集中消灭,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化学药品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省时、省力,尤其是引诱与触破式微胶囊剂联合应用,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经长期研究发现,苦楝(Melia Azedarach)对星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