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请结合预习,谈谈你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先秦时代,许多学派都研究过事物对立面的调谐(统一)和变革(斗争)的关系。其中道家认为祸福、正奇、善妖等对立面之间可以反覆无条件转化,颂扬弱胜强的转化,但不明确变化的目的性;法家则强调对立的绝对性,主张强凌弱,大制小。儒家观念与他们不同,以实现调谐为变革的目的,也以调谐为变革的高明手段。 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也说明中庸是他的哲学基础。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转折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度量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按宋代学者程颐的解释,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譬如说,为人之道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应自暴自弃;既要追求理想,又须面对现实。为政过严或太宽都不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 孔子讲中庸,是要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保持事物的质稳定不变,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当时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保持在周礼的规范之内。就是孔子所说的“礼所以制中”(《礼记·仲尼燕语》),合乎礼的就是中。 思考1:“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一般地说,是东取一片、西取一片,并把它们凑合在一起而成的杂碎汤;它的要害是,缺乏原则性。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则与此不同,用这种方法处理各种问题,必须遵守“过犹不及”这个原则,这一点是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相区别的根本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密室“一得阁”落成,广州守丞送来一卷地毯,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掉了。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经常是: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 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 诵读全文,梳理文章框架 中德(6.29) 中庸是一种道德,而且是道德的至高点 中行(11.16、4.10、13.21、 13.24、17.13) 中行是指言行符合中庸之道的人 中礼(1.12、17.24) 中庸的实行也要有礼仪的制约才可以行得通 中和( 13.23 ) 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谐调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 思考2:结合《论语》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一课 16.1 “均无贫” 五课4.15、5.12 “中恕” 六课12.8 “文质关系” 八课2.14 “周而不比” 15.22 “群而不党” 14.34 “以直抱怨” 4.26 “事君数,斯辱矣” 十一课 11.22 求也退,故进之 思考讨论3: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 提示:联系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谈中庸之道对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作用展开讨论。 最大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正确的回答: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 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 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