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艺术走向社区艺术与‘社会/社区’互动的启发摘要
當藝術走向社區:藝術與「社會/社區」互動的啟發
曾旭正*
摘要
社區營造是近二十年來形塑台灣社會構造的重要力量之一,它吸引許多
行動者在社區的尺度上耕耘,期望摸索出更有效的作法來動員居民、凝聚認同
感,進而以集體行動提升社區生活品質的目標。「藝術介入空間」是近十年來
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操作與關係模式,雖與以往常見的社區空間美化有類似的
成果,但由於「藝術」的想像與特殊的操作方式,其實發揮了不同的作用,有
部份甚至促成了社會創新。
本文首先整理解嚴後「藝術與社會互動」在台灣的發展歷程,以三條並
進的路徑來加以描述:藝術界發現公共以及公共的概念持續深化、各種行動主
體接連現身且其能力日益增長,以及藝術介入社會的場域類型持續增生。這三
條路分別在觀念、行動主體以及社會場域上為後來相對晚出的「藝術介入社區」
提供了發展的基礎。其次我們討論藝術走近社區的發展,指出百分一公共藝術
和社區營造作為支持藝術家切入社會與社區的具體管道,在過程中常見的挑戰。
最後,我們聚焦於藝術與社區的互動 ,從社會創新的角度,總體地詮釋藝術行
動對社區營造可能發揮的影響。
關鍵字:社區營造 ;藝術介入空間;公共藝術
* 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教授。聯絡:taiwan@.tw
藝術由多方走近社會
1987 年的解嚴,不僅深刻影響台灣政治的發展,也明顯區劃了台灣社會在
藝術與文化發展上的不同階段。在關乎公共空間形象的塑造上,解嚴前後的樣
貌對比特別清楚。藝術史研究者蕭瓊瑞(2003)在一篇探討南台灣公共藝術發展的
文章中,即以解嚴後在南台灣發生的數個事件:高雄市政府擬在高雄港矗立
「自由男神」及在內惟埤頭開闢國際雕塑公園引發爭議(1988) 、嘉義市鄒族原住
民拉下火車站前吳鳳銅像事件(1988) 、嘉義市率先設立全台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1989) 、南部四縣市執行文建會「公共藝術示範(實驗)計畫」過程中小有爭議
(1994) 、成大校園引入多件公共藝術舉辦「世紀黎明」雕塑大展(1998) 、高雄市
政府設置「城市光廊」甚獲好評(2001)等 ,透過排比說明了公共藝術發展過程
中不可避免的種種爭議而障礙重重 ,最後他結論道 :「從「自由男神」到「城
市光廊」,南台灣的公共藝術設置 ,經歷一些暗含個人野心,對權威的質疑排
判、對歷史的要求平反,逐漸進入一個以市民為中心,以藝術思維為主體的運
作機制。」(ibid, 112)
上述蕭瓊瑞所列的事件雖然在空間上只局限於南台灣,在時間上也只涵蓋
了解嚴後短暫的十年,但詳細了解個別事件的內涵後,再對比廿多年來全台各
地的公共藝術發展,卻可發現它其實是個縮影,已經相當幅度濃縮地表現了解
嚴以來在台灣社會中藝術與社會 (及社區)遭遇時的情狀。就歷程上,它顯現
了社會普遍 「發現」公共空間的過程,進而隨著了解其重要性而爭相競奪詮釋
權,吳鳳銅像與自由男神像的拔除與新設,即表現出解嚴後民眾與執政者都
「發現」(重新看見)城市門戶(火車站與港口)的重要性,而意欲去除或植
入重要的象徵。在社會構成上,這段歷程也是制度性運作規則由無到有,由模
糊到具體的模塑過程 ,藝術園區的概念在其中蘊釀 ,可說是後來鐵道藝術村、
藝術特區的源頭;公共藝術設置的遊戲規則也在過程中摸索 ,影響後來具體訂
定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在社會行動上,它也顯現了不同社會主體嘗試發聲行動,
爭取各自所需的行動場域 ,後來有更多社會成員加入關注藝術的領域,有個體、
有團體也有後來愈來愈多的社區組織都成為場上活躍的行動者 。
以下,我們試著耙梳解嚴以來在台灣社會發生的關乎藝術與社會互動的行
動與事件。我們整理了這段時期具有指標意涵的事件,依年代序編成表一,其
中,有些明顯地是藝術事件,有些雖不直接來自藝術或針對藝術 ,但對於後來
特定事件類型的發生有間接影響所以也選列其中。從表一可以看到25 年來藝術
作為一種介入社會/社區的力量乃是由多種社會主體循多條路線辨証地發展起
來的,各事件在既有的社會條件上發生,進而鑲入社會中成為蘊生新事件的土
壤。事件由多方走來,勢必也將再延伸向未來,在此刻我們無法確知未來終將
如何,但卻因著耙梳可見的路徑而對未來的抉擇更有信心。我們理出三條同時
並行發展的路線,貫穿於相同的事件,可以提供我們對於藝術與社會的相互作
用有深一層的理解,這三條線是: 「發現公共以及公共的概念持續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附测试量表及评分细则).docx VIP
- HG-T 3866-2008 硫化橡胶 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25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中电联定额〔2015〕162号对于前期工作费等费用标准的的通知.docx
- 履带吊租赁合同.pdf VIP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课件—06中国馔肴文化与特色筵宴设计.pptx VIP
- 呼吸内科病案分析.ppt VIP
- 肌骨康复:腰痛康复PPT课件.pptx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