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怀念我们的名誉社长沈鸿同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PAGE
PAGE 1
怀念我们的名誉社长沈鸿同志
孙琪、马九荣、姚洪朴
沈鸿同志是我们敬重的老领导,是我国第一代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机械部的一位老部长。我们社的名誉社长,沈老部长不仅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科技出版工作同样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沈老部长晚年辞去了一切职务,包括行政的和名誉的,唯独保留了我社的名誉社长职务。他说,这将是他的终身事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50年代初,他随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谈判156项时,发现苏联正在出版《苏联机械制造百科全书》,特别高兴,他认为这是学习和掌握苏联先进技术的第一条捷径,回国后,要出版社迅速组织这部书的翻译出版工作。这部书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原一机部从部长到各单位都组织学习,汪道涵部长还亲自将这部书赠给了毛主席。继这部书之后,沈老部长很想编一部中国的机械制造百科全书,60年代初,他曾与学会刘老先卅同志研究过,并建议刘先卅同志出任主编,后因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未能如愿。
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沈老部长得知机械工业出版社建制已被撤消,只保留了20几个人的小型编辑部出书也很少。他就与周建南部长研究决定恢复出版社建制,同时还批准增加80人编制,使出版社走向了逐步复苏的道路。也就在这期间,在沈老部长的支持下,我社与设备动力司一起组织编写了《机修手册》一书。
1965年,沈老部长针对科技图书不能适应需要的情况,提出要组织编写100种名版书,两大手册也在其列,这次沈老部长的想法,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又未能进行,成了历史的遗憾。“文化大革命”中,出版工作基本处于停顿,各种出版物较少,严重影响了各方面的工作,沈老部长当时在部里负责抓生产工作,他听说许多技工能力太差,不能上岗时,他又找教育局和我们社研究部署技工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他还亲自委托驻德国大使馆王殊同志了解和收集德国在技工培训方面的资料。之后,组织翻译出版了德国的《机械工人基础知识》一书。
沈老部长想出一部中国的机器制造百科全书的想法,先后曾三次提出,前两次因条件不成熟部未能进行,这次提出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条件基本成熟。从73年开始筹划,到82年正式出版,先后用了近十年时间,这两部大手册,总计25卷,3600万字,内容丰富,技术先进,比较系统的推指了机电工程各专业和学科的主要技术内容,手册出版发行了15万套,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先后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名列十大科技出版工程等。这些荣誉,也是我社创建以来,获得奖项最多最高的。
沈老部长对这两部大手册的出版相当高兴,称赞它是两部无形的大机器,还说,他一生做了三件事:一件是12000吨水压机,一件是几大设备,一件是出版了两部大手册。他还说,机器设备的作用是有限的。两部大手册的识用是无限的,如果现在再让我做几大设备,我肯定会做的更好。
这两部大手册知识面宽,组织工作量大,编写人负责,全国有近500个单位,2300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有不少编写单位不是机械部系统的,为保两部大手册编写工作的落实,沈老部长带着出版社部长孙琪同志,一个部一个部的拜访联系,最终促成以六个部委的名誉发通知到各单位,要求各单位切实抓紧落实好这项工作,与此同时,还以一机部党组名使正式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报告,汇报两大手册的编写情况,使这两部涉及六个部委和28个省市自治区的手册编写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这两部大手册从开始筹划、成立编委会、选主编、到研究确定编写的方针,原则和要求都是由沈老部长亲自主持会议审定的。他还一再强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部手册,这件事太大也太重要了,大家担子很重,一定想办法把它编好。
总体方案确定后,经过两年的编写工作,遇到了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总结编写工作经验,进一步指导下一步工作,沈老部长全面听取了工作汇报,他在充分肯定前一段工作成绩的同时,决定召开一次由各篇主编单位参加的偏委扩大会议,以便进一步认识,协调工作,保证编写质量和水平。为了开始这次会议,会前沈老部长谢绝一切活动,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召集周建南、曹维康、陶孝威、翁迪民、孙琪、孙文会、姚洪林等同志到他办公室系统研究了两部手册编写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总体要求、内容、写法、字数、难点、编写单位和人是情况等等。以后又要我们写个300字左右的报告,由他亲自交各位部长传阅,让所有部长都知道这件事,支持这项工作。
由于会前准备充分,编委扩大会议于1975年7月顺利召开会议开得很成功。这次会后,沈老部长又组织我们向部党组汇报,汇报会上,翁迪民同志代表出版社提出三条意见,一是对他编写人员来京住宿困难问题,二是手册编写力量不足问题,三是经营问题。部党认识这是一项大建设,应该下大力量把它抓好,对我们的要求全力支持,并指定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这两部大手册是在“文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